莲前几日帮着孙氏拔棉花杆子,骆铁匠这几天帮着杨华忠种油菜。 今日是寒露,照着这边的风俗,寒露吃饺子也是一个传统。 于是一大早,杨若晴就去自家的毛塘那边捞了一斤新鲜的大虾。 顺道又去村口大孙氏的猪肉棚子那里买了两块嫩嫩的猪里脊肉。 去菜园子里割了一把韭菜,砍了一只包心菜,又割了一把芹菜回来准备调饺子馅儿。 揉面擀面皮儿,洗手包饺子。 里面的大锅里装水,上面架着四层的蒸笼,锅里的水开两遍后,第一波饺子就熟了。 第一波饺子第一只肯定是孝敬给灶神爷吃,然后才分别装碗,给婆婆那屋送去一碗,给嘎公老孙头送去一碗,然后是老杨头和谭氏那边。 大伯大妈还有老爹老娘他们这几日都在一块儿干活,等会她打算把饺子装在篮子里直接送去田地里给他们吃。 农忙的时候,庄户人家都时兴送饭菜去田地里的,省掉了中间这一来一回的功夫。 杨若晴把饺子送到的时候,骆铁匠和杨华忠他们招呼着来到附近的小田沟里洗把手,然后爬上来,大家伙儿席地而坐围成一圈。 中间的草地上摆着一块木板,木板上摆着四大盘热腾腾的饺子,中间放着一只醋碗。 大家伙儿沾着醋大口大口的吃着饺子,饺子里营养丰富,既能将这一上昼损耗的能量补回来,又能为下昼的体力劳动提供充足的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