块地的水量,比以前漫灌省水&bp;60%,牧草产量翻了一倍。”
周院士接过一位牧民递来的羊皮水壶,里面盛着清澈的水。“这水是基地的净化系统处理的?”他记得昨天在实验室见过同型号的设备。
“是李博士他们给装的。”牧民老马黝黑的脸上堆起笑,露出两排白牙,“以前喝的水带着沙子,现在这水甜得很,孙子再也不用拉肚了。”他指着远处的光伏提水站,“那机器不光抽水,发的电还能给村里的冷库供电,去年我的羊肉存到冬天卖,多赚了两万块。”
张副总走进村里的“科技服务站”,货架上摆着基地研发的种子、农具,墙上的屏幕循环播放着无人机播种的教程。“这是我们和镇政府合建的。”吴浩拿起一包标着“戈壁&bp;1号”的玉米种子,“这品种是智能农场培育的,耐旱耐盐碱,比普通玉米早熟&bp;20天,村里试种了&bp;100亩,亩产多收&bp;300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