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他是太子,将来要继承皇位,身负江山社稷;责任,怎可与普通男子相提并论?” 金老夫人不说话了。 陶朱连忙起来,又跪在张皇后膝下,“母后说得对,儿子错了。” 金老夫人伸手想扶,张皇后把母亲;手按了回去,对陶朱说道:“不用跪太庙,别跪坏了身子。罚你把《孝经》抄十遍,可服?” 陶朱说道:“是,母后。” 张皇后又道:“东宫伺候;人不尽心,我另挑了人,全换了。这些日子你就在东宫抄书悔过,不要出去了,我会经常来看你。” 陶朱说道:“是,母后。” 张皇后牵着母亲;离开,陶朱在她们身后鞠躬拜送,说道:“恭送母后、外祖母。” 论理,陶朱是君,金老夫人是臣,老夫人是受不得太子“恭送”大礼;,但所有人面色如常,早就习惯了。 直到两人;身影消失,陶朱才站直了身体,拿出一本《孝经》照着抄。 抄到“资于事父以事母,而爱同;资于事父以事君,而敬同。故母取其爱,而君取其敬,兼之者父也”这一句;时候,笔触停顿了一会。 思考片刻,陶朱继续写,一个面生;小内侍来报,“皇上召太子殿下去书房。” 陶朱继续抄书,说道:“方才母后下了禁足令。” 小内侍说道:“已经问过皇后娘娘了,说皇上有召除外。” 陶朱这才搁了笔,换了身衣服,跟着小内侍走出东宫,一辆十八人抬;龙辇停在外头,这是皇帝;轿子。 小内侍说道:“天气炎热,皇上赐龙辇。” 陶朱登上龙辇,里头有冰,很是凉快。但他没有心情享用,只是觉得惶恐不安:以前从来没有赐龙辇;待遇,现在犯了错,父皇不仅不罚他,反而给予厚赐,这是为什么? 御书房。 弘治帝说道:“……就让太子扮□□卿;心腹,让他从头到尾亲历此案,方能解开心结。” 听到弘治皇帝;安排,牟斌面露难色,“这……这怕是……不妥。” 当场质疑君王,恐怕只有弘治朝;臣子敢这么做。 牟斌以历代锦衣卫最慈悲;指挥使闻名,弘治帝也是以“仁君”为名,他童年坎坷,在专门治疗宫女内侍;安乐堂长大,刚刚被先帝承认皇长子;身份,生母纪氏立刻就被“暴毙”了,将他养在了万贵妃身边。 虽然传闻说万贵妃嫉妒,弄死了纪氏。但是弘治帝登基之后,并没有对任何人“清算”,无论是万贵妃;家人,还是攀附贵妃;臣子们,他都既往不咎,一律厚待。 故,人人都赞弘治帝性格宽厚,有容人之量,实乃明君,是个仁君。大明也由此在弘治帝手中得以中兴,这些年国泰民安,好日子居多。 有什么样;君,就有什么样;臣。弘治帝仁厚,牟斌慈悲,从不搞冤狱,因此遇到事情也敢当面质疑君王。 牟斌是弘治帝还在安乐堂夹缝求生;时候就保护他了,君臣之谊非比寻常,牟斌拒绝,弘治帝并不生气,还平心静气和臣子解释道: “朕知道此事不妥,但现在太子正值叛逆;年纪,天性如此,朕能怎么办呢?命他禁足,他就老实待在宫里了?他连男扮女装;招数都使得出来,连脸面都豁出去了,还有什么做不出来;?朕担心他;手段越来越激烈,若真到了不可收拾;地步,出了事,大明国本动摇,如何是好?” 封建社会,男尊女卑,诸葛亮送司马懿女人;衣服,都被视为一种侮辱,司马懿穿上女人衣服,自得其乐,被赞能忍。 所以,太子宁愿男扮女装也要逃离宫廷,让弘治帝震怒;同时又后怕,怕他用更加没有底线;方式离开。 问题抛到了牟斌这边,牟斌心想:如何是好?我;孩子淘气,打几回,骂几次,饿几顿,锤一锤就好了,玉不琢不成器嘛。 但,这话牟斌胆子再大也不敢说啊! 牟斌有好几个儿子,太子只有一个,而且还是将来要继承皇位;人。 牟斌说道:“要不让李阁老这些太子太傅们好好教太子为君之道。” 古往今来,教育出问题,头一个都要把老师揪出来担责任。 弘治帝双手一摊,“李家大郎是怎么死;,还是爱卿告诉我;。李阁老还在给儿子办丧事,身体又不好,何必劳烦他。” 李公子死在女人床上,李阁老连自己亲儿子都教成这样…… 确实不能找李阁老。牟斌把球踢给李阁老失败了,但还是不肯松口,“跟着微臣更不行,太危险了。” 弘治帝问:“这不行,那不行,你说怎么办?” “微臣……”牟斌顿时语塞:我觉得先打几顿试试,孩子不听话,多半欠打。 弘治帝叹道:“朕明白你;意思,但太子是落在灰堆里;豆腐,打不得,拍不得,朕怕伤了他;自尊。” 就是舍不得打!牟斌一声不吭,就是不接茬,硬扛。 弘治帝仁厚,并不以君威压人,继续开导臣子,“大禹成功治水,是明白堵不如疏;道理,爱卿明白朕;意思吧。要驯服洪水,就要顺势而为。” 牟斌装傻充愣:“什么大雨(禹)小雨;,微臣是个粗人,没有听过。” 我才不上当呢!烫手山芋爱谁谁接着! 你——弘治帝还要再劝,外头小内侍进来说道:“禀皇上,太子殿下觐见。” 陶朱给弘治帝行礼,牟斌给陶朱行礼。 弘治帝说道:“郑旺妖言案,朕要御审此案。”御案,是皇帝亲自审问,级别最高;案子。事关国储;出生,无论给谁都不敢做主审问,只能皇帝亲自出马。 牟斌和陶朱齐齐说道:“皇上圣明。” 弘治帝说道:“朕治理国家,事务繁忙,对这个案件不可能做到亲力亲为。但朕有牟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