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叔,韩夫人说的那三种方法,您觉得怎么样?”
村长家,一连来了好几个人,问的也都是差不多的问题。
村长老狐狸一样的,哪里能看不穿他们的心思,心下摇头,面上却是淡笑着和以往一般无二,反问他们:“这要看你们怎么想了。”
“那,程叔,你选哪种?”又有人问道。
这些人都是在苏红珊的作坊或者窑厂里上工的,对于苏红珊的本事认识的比其他人更深,在得知苏红珊要买村里的地,还给出三个方案后,心里就盘算开来了。
根本没想过不卖地,在考虑的也不过是苏红珊拿这些地去干什么,收益怎么样,若是选了每年三成利,会不会比按照丰收年的算还要少。
这不,就都纷纷来村长家打探消息,顺便商量应该选哪一个了。
村长也不瞒着,笑吟吟的就道:“我自然是选第二种的。”
果然如此。
好像并不意外。
好几个人对第二种更是感兴趣了,连村长都选了第二种,那这种不说挣钱,肯定是不会亏的。
“村长叔,你们家和韩夫人走的近,有没有可靠点儿的消息,她到底是要这些地做什么?”有人打探道。
村
长摇头:“不知道。”
不知道还敢直接选第二种,不得不说,村长对苏红珊是非常信任的了。
村长见几个人犹豫,一想他们既然过来问了,也是对第二种感兴趣的,能感兴趣,也是对苏红珊的能力有些信任的,就多说了几句:
“别的我不知道,但我觉得,村里的这些地到了她手里肯定比我们自己个儿耕种能发挥到的作用的,看着三成收益似乎不多,但我信任她,韩夫人那人是绝对不会亏待咱们村里人的。”
几个人纷纷点头赞同:
“这个倒是的。”
“其他不说,就是真按照第三种法子把地彻底的卖给了她,也是比现在的价格高的,而且她要是真想省事的话,直接说买地,也不是没人卖的,要我说,韩夫人还是想着咱们村的人,所以才给了着几种法子让选。”
“是这个理儿,而且咱们村都靠着人家韩夫人吃饭呢,人家要是真想卖地,耍点儿小手段,窑厂和作坊都暂时不开,咱们吃不上饭还不是得卖地,她那时候再站出来说要买地,不也是轻而易举的。”
“对啊,所以我就想来找程叔多了解一下这第二种,韩夫人那样有着大本事
的人,这地到了她手里肯定挣银子,以后每年都有三成利,一年不多算,就按照一两银子来算,十年也回本了,以后就都是净赚的。”
……
几个人在村长家就激烈的议论了开来,村长也不管,反正他是打定了注意选第二种的。
其他人也是在第二种和第一种之间犹豫。
这两种其实差不多,第一种就比较保险一些,第二种比较冒险一些。
但如果地到了苏红珊手里真的经营的好,那选第二种绝对比第一种要好。
这就要看他们敢不敢冒险了,当然,从其他方面看,也就看他们对苏红珊的信任有多少了。
“程叔,你真决定好选第二种了?”有人讨论了半天也没想好后,又问起了村长。
村长点头。
这人犹豫了一下,干脆点头:“好,那我也选第二种。”
其他人犹犹豫豫的,也有几个人在犹豫后选了第二种的。
两天的时间,村里人基本都做出了决定,差不多十来户人家选了第二种,其他都选了保险一点的第一种,以后每年按照丰收年给结算。
整个村里倒是没有非要把地捏在手里的,全都选择了卖给苏红珊。
一来今年地里的收成
已经毁了,地给了苏红珊,今年就能拿银子或者分粮食。
二来也是苏红珊给的条件太好,其他都不算,就承诺的按照丰收年来结算这一点,他们也没什么不满意的。
做出决定后,就一个个的排队开始签契约画押。
差不多一个下午,整个向阳村的地就到了苏红珊手中,并且全都签的是二十年的长约。
不止是向阳村的地,就是附近的山头,苏红珊也想法子找村里或者县里,直接买了下来。
苏红珊在向阳村买地的事情传开来后,附近村子里的人羡慕的眼睛都红了,不少人都去找各自的村长,于是这些村长就又都找到了向阳村的村长程荣,让他帮着引荐。
“韩夫人,我是隔壁白石村的村长,您还要买地吗?我们村的地也要卖的。”
“我是旁边李家村的,我们村里的人都让我过来问问韩夫人还要买地不?”
……
附近得到消息的村子几乎都来了。
实在是苏红珊给向阳村出的条件太让人羡慕,地叫出去啥都不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