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华已经被带了出去和另一位派出所同事待在一起,也是为了给他做一个心理疏导加套话。
张华不在现场,张长明对沈时和两人没有什么好隐瞒的,直接就说了。
“现在有两个疑点,张华发现死者时说死者的身体还是温热的,判断受害人刚刚身亡不久,但是经过现场侦查判断,张华发现弯弯的时候,弯弯很有可能还活着。”
跟从着张长明的指引,沈时和看到了刺入柜子的那把水果刀,刀尖上的血液已经半凝固了。
张长明对沈时和转述了一下张华的描述,和张长明的怀疑一样,如果张华所说属实,那么就很有可能是在张华推弯弯的时候,将弯弯到了刀尖上,导致弯弯死亡。
“第二个疑点就是罗帆,张华说他不敢试探弯弯是不是还活着,罗帆发现了异常之后去密室里找张华,最后是罗帆通过探鼻息的方法判断弯弯死亡。”
张长明说完,沈时和听出了第二个疑点。
首先通过探鼻息的方法判断是否死亡并不准确。
也就是说如果两个人第一时间不是报警而是选择叫救护车,或许弯弯还有被抢救过来的机会,尚有一线生机。
但是两人并未选择施救,而是直接判断死亡之后报了警,在等待警察的过程中,弯弯死亡。
其次,联想到刚才在走廊上听到的罗帆的电话内容,沈时和越发觉得罗帆咋看到弯弯“尸体”时的第一反应不对劲。
如果不是罗帆真的胆子很大,那就是罗帆本身对弯弯死亡的这件事并不觉得奇怪,也就是说,他在见到弯弯的尸体之前,就知道弯弯已经死了。
所以探鼻息只是走个过场。
所以当时他的第一反应是报警。
所以就算张华当时跟他说弯弯的尸体还温热,罗帆也不会觉得弯弯有被抢救回来的可能。
还有一个可能,就是罗帆没有想过弯弯能被抢救过来,或者他不希望弯弯被抢救过来。
这样看来,让张华去叫醒在柜子中睡觉的弯弯,很有可能就是栽赃嫁祸。
沈时和也说了在走廊上听到的内容,罗帆的嫌疑持续上升。
在将现场的证物搜集完毕,在弯弯身着衣物的口袋里只发现了一支电子烟和一张酒吧的入场券。
重案一组将张华和罗帆一同带回了警局。
张华的神色有些不安,周岁稔主动提出要陪着张华一起去警局,询问完毕后再把张华带回来。
张华看周岁稔的眼神倒是十分感激。
一看身份证才知道张华今年刚满十八岁,不是本地人,高考失败后一个人到锡城打工。
刚工作不久就遇到命案,也是运气不太好。
许河清腹诽,也不知道是不是被这位和命案颇有缘分的周老师给克了,毕竟近墨者黑。
有的时候许河清还会想,要说起和命案的缘分,谁也没有警察和命案的缘分深。
所以说不定是周岁稔命里带案呢?就算换了职业也跑不了。
腹诽结束,张长明也同意了周岁稔一同去局里。
去警局对周岁稔来说就跟回家了一样,但对刚刚成年的张华来说可就不一样了。
十八岁的前一天和十八岁的后一天又不是天差地别,众人都能理解张华的紧张。
罗帆的脸色也不太好看,一张脸写满了不安和紧张,不过他和张华紧张的原因不太一样。
“我还要去警局吗?我就报了个警。”
连报警后的通话都是张华负责说的,罗帆不解为什么自己也要去警局。
“就因为我控场的时候出去上了趟厕所你们就怀疑我?”
罗帆看起来有些激动,在脑海中疯狂回忆自己从案发到现在做的事情,不知道是哪句话让警察怀疑到了他的身上。
发现尸体的是张华,和尸体有接触的也是张华,他就探了下鼻息,甚至没有碰到尸体,这也能怀疑到他身上?
从见到警察的一开始,罗帆都觉得自己挺配合的。
他还以为警察了解完情况就会走了,最多把张华带走,没想到自己也要跟着去。
周岁稔按住了罗帆的肩膀。
“别激动,警方正常了解情况而已。你这么激动只会显得你很可疑。”
周岁稔的话听起来也不知道是在安慰罗帆还是在恐吓他了。
沈时和也说:
“警方不会冤枉任何一个无辜者,只是例行问询,你不用太担心。”
罗帆一脸菜色,不过情绪没那么激动了。
“我就是想不通为什么只要跟她扯上关系,我就会变得倒霉。”
情绪是不激动了,罗帆的语气听起来却有点像是破罐子破摔,精神崩溃了似的。
沈时和直接打开了录音笔。
“再说说你和死者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