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乖乖,快来端面。”唐凯对从楼上走下来睡眼惺忪,伸懒腰的唐茗说道,
“来啦,我要多点豌豆尖,少点面,谢谢亲爱的老爸哦。”
“好,这点事小意思,老爸马上搞定。”唐凯晃了一下脑袋,神色轻松。
“真好吃,果然自己种的菜就是嫩哦,再加上一点妈妈做的牛肉酱,真是美滋滋。”
唐茗夹起一筷子面,面条裹挟着晶莹的油光,间或是黄豆大小的牛肉粒,一口下去,鲜香微辣,格外开胃。
“说到自己种的菜,女儿你之前没提起高热的事情,我们只以为今年雨水偏少,所以菜才长得少。要是为了防备后面的高热和丧尸,我们现在还得多种些能放的菜,再做些干菜之类的。”
林芳说到这里,似乎想起了什么,从口袋里拿出手机,查看了一下聊天记录,皱了皱眉头继续开口道:“你外婆前几天跟我说,他们那边村里都没什么水吃了,到处找水源挑水喝,这要是后面高热、干旱严重了可咋办呀。”
外婆家位于凤凰镇,距离唐茗家的兰香镇青山村大概有40公里左右的距离,因为有国家的基础建设,兴修了公路,所以相对不算远
“我们集思广益,想想办法看,现在还有段时间,我空间还有一定余量,有水源还能种食物,到时候有新鲜菜吃,也不会受很大的苦。但怀璧其罪,这个不能告诉别人,我们可以在空间里多准备些,到时候能帮的帮一下,再就是爸爸妈妈你们给亲戚朋友透透消息,就说我在外面认识的人脉。”
“就怕他们觉得危言耸听呀。”
“高热来了,只要注意一些,不会有非常大的危险,他们眼见为实后,后面其他的灾难提前透一点消息,有所准备也就好些了。”唐茗揉了揉林芳紧蹙的眉心。
“叫你外婆他们慢慢蓄一些水,还有食物,要是不够我们送过去。幸好老家这里有水库,有理由,不然可真是远水解不了近渴啊。”林芳起身,拿起电话,同外婆打起电话,叙上家常,再提起天气干旱的事情来。
唐凯则收拾起包包,准备一家人去镇上一趟,处理小卖部的事情。
“到啦。”停好运货用的小面包车,唐凯拉开小卖部的卷帘门,同时跟旁边的店铺老板打了声招呼
唐茗进去打眼一看,门口挤挤挨挨的摆满了,是之前唐茗下单买到老家的一些东西。
为了在老家监工建房工程,加之小卖部开在学校不远处,放假生意减少,小卖部就关门了,刚好也给自己放点假。
唐茗和父母将门口购买的东西放进面包车,再清点起了小卖部的货物。
首先是大件一些的电器,一部分装雪糕,一部分装冻饺子、汤圆、香肠等的大冰柜,热热的天气来上一根雪糕不易于天降甘霖;烤肠机和关东煮机同样深受学生的喜爱,曾经为小卖部带来多少的回头客。
货架上摆满了商品,只不过一段时间没开门,没有进新货,大部分是解馋的零食、饮料比如泡鸡爪、鱿鱼丝、辣条、薯片、气泡水,只有少部分充饥的饼干、泡面。库房里还有一些存货,是之前唐凯备货时买的烟酒、牛奶,过年期间走亲串门时,这个就很好卖,又只能抓紧那个时间段买,所以多备了些货。
唐茗看着成箱的香烟,拿起放在表面的一条颠了颠“烟酒虽然不能抵吃,但是在物资萧条的年代,可真是以物易物的好东西。”
“今天都开始热了,你老爸搬货把衣服都脱了,就今天开车过来的路上,看到樱桃花都开满了一树,往年哪里有这么早哦,天气比往年暖和太多了。”林芳也脱掉外衣,戴上手套,装起货来。
虽然唐茗有空间可以放东西很方便,但是过往的人多,怕引起不必要的麻烦,所以还是要自己搬部分东西比较安全。
“你们怎么把东西都搬走啦?这是要换位置了吗?”看唐茗家这阵仗,跟林芳挨着开店的饭店老板王玉清搭话道。
王玉清是小卖部多年的邻居,唐茗喊作王阿姨。小时候唐茗放假跟妈妈在小卖部也常常见到她。
因为不是饭点,她比较闲,也在旁边搭了把手。
“回老家享受退休生活咯,暂时休息一段时间。这些东西不浪费,就搬回去吃。”擦了把汗,林芳对王玉清继续说到:“王姐最近生意咋样,今年雨水少,菜什么的好不好买哦?”
“说到这个,确实有点来气,菜是不好买。之前经常拿菜的贩子偶尔没货,去买别的贩子的,还有坐地起价的,更让人生气。做饭店又不能随意涨跌价,今年生意不好做,去年还想扩大规模,今年怕是不成了,搞得我也想休息一段时间了。”
“说不定可以哦,有钱有闲那很惬意。干了这么多年,也可以适当休息下了。”
“我们嘛,年纪大了,是没年轻时能干活了,炒不了多久菜就累了,合该休息哈哈哈。谢谢你小林,给我提供了新出路。等我关门后有机会来你新修的老家看看,长长见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