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意,当然满意啦!师伯最好了~”
莫寻踪喜欢倦收天这个老师,倦收天何尝不是对莫寻踪喜爱得紧。
一教就会,一纠就正,肯学肯练,还肯动脑,人品贵重,性格极好,就问这是什么神仙徒弟!
倦收天摸了摸莫寻踪的小脑袋瓜。
莫寻踪突然出声:
“师伯。"
倦收天应道:
“嗯,怎么了?”
莫寻踪把头一歪,贴过去往倦收天身上一靠:
“你怎么看着怪慈祥的,就好像……我就是咱们村里最有出息的那个崽哦。”
倦收天仔细琢磨了一下他的话,可不就是最有出息的崽吗。
莫寻踪就是道真年轻一辈中最优秀的一个。
倦收天轻笑一声,反问:
“怎么,感觉到有压力了吗?”
莫寻踪拉长了声音:
“哪有——会让我更有动力!你们都看好我,那岂不是说明我就是很棒嘛!”
还暗暗捧了一把慧眼识珠的前辈们。
倦收天俯下身看他:
“对,你很棒。很棒的小朋友,要去吃你心心念念的烧饼吗?”
莫寻踪惊喜的“哇”了一声,飞快地往倦收天的掌心里塞进了自己的手,仰起脸对倦收天露出一个治愈系笑容。
这是莫寻踪偷偷照镜子练习了无数次的完美笑容,担任心灵抚慰师的工作也是绰绰有余。
就算倦收天是个盲人又怎样?笑容具有极强的传递情感的能力。
试问哪个孤寡老人能拒绝一个充满活力、天真无邪,笑起来面若含珠,脸颊上有浅浅酒窝,眼睛眯成弯弯的月牙,眼睛里有一闪一闪小星星的孩子呢?
小朋友开心雀跃的样子,有如阳光驱散阴霾,让倦收天心里也不知不觉地高兴了起来。
常言道: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家有一小,幸福美好。
身边有这么一个活泼开朗的小开心果,倦收天扬起来的嘴角就没放下过,他拉起莫寻踪,大手牵小手就往山下去了。
两人一路化光而行。行至中途,莫寻踪道:
“师伯,要不咱们先去打包几个菜吧,也不能只吃饼啊。”
可以只吃饼的倦收天想了想,觉得小师侄此言有理,毕竟自己这个大人可以,但是小孩子还是要多吃点有营养的饭菜。
于是就带着莫寻踪去了他推荐的一家酒楼,等菜的过程中,戏台上的青衣唱起了戏。
为了招揽客人,这都是很常见的场景。
莫寻踪听了一小段就开始写东西。
写完后,仿佛才注意到倦收天在关注他,莫寻踪顺手就把信笺递给了倦收天,也是为了给自己的艺术特长过个明路。
「太俏,俏得举重若轻。虽然也唱得珠圆玉润,到底差了火候,不是地方,分明是放错了位置。如果唱花旦,一定也不错。」
倦收天的表情就像是开到了隐藏款盲盒。
莫寻踪接过信笺折好,压在了茶杯底下,抬起一手遮住了嘴。
倦收天附耳,听见他用昆腔在自己耳边低声唱说:
“师伯,您讲课辛苦啦,侄儿回去唱一首歌给你听听吧。不成敬意,略表寸心。”
听得倦收天眼神一亮。
好一段闲雅整肃、清俊温润的水磨调子。无它,唯一美字。
倦收天直起身子:
“那我就期待着了。”也不是想听戏,主要是徒儿的心意不好拒绝。
莫寻踪笑笑不说话。
我就知道你们这些未知朝代的老古董,到了一定年纪就会控制不住血脉觉醒,去喜欢一些之前不太热衷的东西。
比如隐居喝茶爱穿土豪金。
却不知他自己也不遑多让。
书法绘画,园艺养花,钓鱼唱戏,下棋摄影,还打养生拳。
小小的老子过上了许多大人梦寐以求的退休生活。
两人在席间等菜的功夫,聊了起来。借着昆曲这个话引子,倦收天关心起他的生活。从莫寻踪口中得知,这孩子很小就举家搬到苏州了,还是一位戏曲大家的关门弟子。
倦收天道:
“听你的口音不像是北方一带的人,原来还有这个缘故。”
仔细听还是能听出这孩子的语调里有点吴侬软语的影子。
莫寻踪听了,摆了摆手:
“那是我小时候了,现在我的口音基本都被同学带跑了。南不南,北不北。巧的是,中和一下就是标准的中原官话了。”
倦收天好笑道:
“你现在也是个小朋友。”
莫寻踪摸了摸头,后知后觉道:
“说的也是哦!”
伙计来到二人桌边:
“两位客官,这是你们点的菜。”
倦收天付了钱后,一拂袖收了起来:
“多谢。”
莫寻踪站到倦收天的身边,有了前面的撒娇撒痴做铺垫,莫寻踪一步步的试探,不停拉近,顺利进入到倦收天四十五厘米以内的亲密距离。
倦收天无比自然地牵住了他的手,而他负责扮演好一个随身挂件的角色。
莫寻踪道:
“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