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板,我先汇报箐洲英坭公司情况吧。”
雷家港点了点头。
“受股灾影响,香江地产行业在这段时间新房交易量大跌,而各地产公司也纷纷叫停在建项目,也因此导致箐洲英坭公司目前水泥厂陷入大量压货状态,前几日该公司还在恒生银行咨询贷款问题,当中很多股东也在联系投资公司寻找买家。”“该公司比较核心数据目前无法查到,但按目前情况来看,这家公司财务肯定有很大问题。”
“按照价值来看,我认为不合适收购这…。”
“停停停.….。”
雷家港直接叫停周若娴。
“你只需要汇报如果我想要控股这家公司成功率有多大,另外资金需要多少就可以了?
对于周若娴的风险评估报告雷家港一点不感兴趣。
他当然知道“箐洲英坭”公司目前困境了,也知道现在收购这家公司的价值不大,甚至还需要贴钱进去维持经营呢。
但雷家港收购这家公司并非是为了让其赚大钱,是要减去以后可能会带给他风险的可能。
同时他也需要水泥厂在红勘这块地而已。
“箐洲英坭”公司其实已经是一家百年公司,也是英资产业,最初19世纪是在澳海那边的,后来搬到香江九龙红勘建厂。
历史上在76年,李超人收购九龙仓失败之后,转手就花了3000万港币在市场上收购这家公司25%股权。
后来他通过汇丰银行大班出面的帮助之下,让其去劝说“箐洲英坭”其他小股东将股权出售给他,达到40%股权时候成功出任董事长职位,再后来发起要约回购全部股权退市所有化。
而李超人收购“箐洲英坭”总耗资也就一个亿港币多一些,但他将水泥厂拆除之后,见了“黄埔花园”直接让他爆赚几十亿。
当然,巧遇当时英港府推出“十年屋邮计划”,而他正好赶上这个时间,当时市道也好,才会让他赚到这么多的。
但也说明其价值很高啊。
知道这些资料的雷家港,当然不需要周若娴向他汇报收购风险的问题。
“抱歉老板……。”周若娴有些失落的道歉一声。
“我有信心能够将这家公司拿下,单是目前市场上就有不少流通股与一些股东抛出的股票,如果再去将其他股东股权交易过来,绝对能控股的。”
“行,你先去将那些想要出售股权的小股东达成交易,然后再去市场全力购入。“安达臣公司呢?”
“安达臣公司情况与箐洲英坭公司差不多,只不过安达臣公司并没有上市,想要收购只能去谈,我会去尝试的。”
雷家港也是知道的。
而这家安达成大亚公司背后的老板并非洋人,而是未来大名鼎鼎酒店大王、以及澳海“银河”菜市场老板吕智和。
这家伙虽然没有其他富豪那么出名,但他在60年代实力就非常强,而且魄力也很够。
这家伙在50年代,20岁时候就已经开始打拼,敢一个人漂洋过海到R国购买机器回来香江发展,当时他花了几百万获得一个地区的采石权,从此开始建立他的石矿商业帝国
要知道50年代的几百万可是非常大,但他就能拿得出来。
累积一定财富后.…….。
在1964年,吕智和与父亲一起贷款,最后斥资一亿六千万港币投得秀茂坪安达臣大亚石矿场,拥有石矿场第一区的开采权,真正成为石矿大王。
而他的“安达臣”公司是在1977年才会上市,而他这家公司也是香江垄断行业,因此累积一定资产后,又去投入酒店业。
最后又成为澳海菜市场的老板,他的一生在商业上还是比较传奇的,而且还非常低调。
相信很多人只知道他是澳海“银河”菜市场的老板,但鲜有人知道他还有“石矿大王”、“酒店大王”这些头衔呢。
“你找时间约约这位吕生,约好通知我。”
“好的老板。
“继续说吧。”
“中华煤气虽然也受到股灾影响,但毕竟是民生所需行业,因此股价下跌不大,同时也没有传出有股东要出售股权,只能通过市场慢慢吸入股权,再想办法联系那些小股东达成交易。”
“中华煤气大股东控股多少份额知道吗?”雷家港问道。
“知道,利氏家族当家人利铭泽控股15%,是目前中华煤气主要负责人,第二大股东则是何廷锡先生,控股10%。“
“那有没有查过,那些小股东有哪位有可能性拿下他们手中的股权?”雷家港问道。
利家那位仅有15%股权,而何廷锡则只有10%股权,两人加起来才25%股权,也怪不得在历史上被怡和与港灯逼得他们要找李兆机入局才能保住。
不过这一世李兆机可没有这个机会再插手“中华煤气”了,这个超级金鸡蛋他必须要拿下。
要知道在未来“中华煤气”每年能够给李兆机带来多少收入的,超过百亿港币。如此暴利而且稳定的产业,雷家港要是不提前控制在手中,那他就真正是傻子了。
“抱歉老板,没查过。
“那你派人去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