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继续逼日本签订了《日美半导体保障协议》,开放日本半导体产业的知识产权专利。
日本接受了。
到1991年,日本方面统计的数据是,美国半导体已经占日本市场的22%,但美国坚持认为日本数据是假的,再次强迫日本签订第二次半导体协议。
日本又屈辱地照单全收。
与此同时,美国还扶植了韩国来对抗日本,对韩国授权技术,指导韩国挖日本企业的生产线和人才,还对日韩发动双标反倾销税。
多重手段下来,到了1996年,日本半导体在全球的份额已不足30%,落后于美国,又有韩国虎视眈眈,整个产业元气大伤,颓势难挽。
全方位的打压下,日本进一步产业升级的机会被剥夺了,产业发展从此停滞不前。
紧接着的第二个挑战者,是苏联。
相比于日本,苏联给美国带来的挑战更大,美国为了赢下冷战,费了九牛二虎之力。
苏联一度半截身子已经入关成功了,然而在美国的打压下,终究还是一蹶不振。
其中很关键的一点,就是美国对苏联科技水平的限制。
苏联千方百计地把手伸向西方的技术领域。
中情局估计,在苏联约有十万人从事技术文件的翻译工作,美国前国防部副部长威廉·施耐德说,苏联获取西方的技术,就是他们的生命线。
如何切断这条生命线,成为了美国计划的重中之重。
1947年,当时的美国总统杜鲁门就在出口管制大会上强调,要延长出口管制的期限,用法律控制美国的对外出口。
随后,杜鲁门政府公布了一份管制清单,分为全面禁运物资和限制出口物资。
前者包括含有先进技术水平的母机和设备,例如特殊重工业设备、精密科学仪器、电子尖端仪器和等;后者包括铅、铜、锌等工业原料以及基础设施设备。
1949年,美国国会通过新的《出口管制法》,将禁运范围扩大到与战略物资密切相关的技术资料,管制对象则是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
美国的霸道做法还引发了巴黎统筹委员会(CO)的不满,因为巴黎统筹委员会的成员国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断突破限制向苏联提供物资和技术。
1981年初春,苏联窃取高技术的敏感情报源源不断地送到中情局局长威廉·约瑟夫·凯西的办公桌上。
这项情报是法国反间谍机构DST发现的,代号为“一路平安”。
“一路平安”总共提供了4000份以上的文件,这些文件都是有关克格勃如何搜寻特殊情报、苏联“公司”和苏联军事工业委员会是如何通过向国外派遣代理商来购买或者窃取禁运科技产品的。
资料显示,以苏联航空工业部为例,从1976年到1980年,该部通过“一路平安”获取西方技术节约了8亿美元的研发费用,相当于10万人一年的科研工作量。
1981年6月初,凯西将“一路平安”的情报送到了白宫,他对里根说:
“总统先生,苏联军事工业委员会正在获得他们所需要的50%的技术。我们必须把这个数字降下来。他们这样做太安逸了,我们的国家安全面临着威胁。”
里根点头表示同意,几人商量后,决定扩大巴黎统筹委员会的禁运清单。
同时,1979年颁布的《出口管理与控制法》也是个有力武器,它不仅可以停止美国的出口,而且也可以停止其它国家的出口。
朋友们,熟悉的长臂管辖从这里就开始了。
对于那些向苏联集团出口高技术产品的国家,美国向其严格限制颁发技术销售许可证。
不仅美国的本土公司出口产品要遵守这个条款,就算在海外的所有分公司以及所有使用美国技术的外国公司都要遵守这个条款。
历史有惊人的相似,这一幕与美国之前制裁华.为、慧眼科技的手段,几乎如出一辙。
欧共体国家自然是乖乖听话的,美国要下手的是瑞典、瑞士和奥地利这几个中立国,直接给出了威胁:如果不遵守美国的出口控制,那你们也不要用美国的技术了。
美国不是逐渐变得流氓的,而是一直就很流氓。
技术专利刚一停止,立马在苏联产生了连锁反应,尤其是石油和天然气领域。
苏联原本在经济上就不如美国,工业结构也是以重工业为主,事关民生的轻工业发展不足,不够均衡,又被拖入了军备竞赛,经济更是吃紧。
当科学技术受到限制,经济下滑之后,民生就受到了影响。
与此同时,苏联伸向阿富汗的手被美国拖住,不仅没有实现自己的战略目标,反而进一步导致了自己的失血。
再加上各国工人运动高涨,知识分子还纷纷带路推墙,意识形态被美国不断渗透。
也赶上北极熊的运气不好,遇上一个大脑刚被门夹过的领导人,在野心家叶的辅助下,把这个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给拆了。于是银行家们欢呼雀跃的同时,还没忘记去侵吞前苏联庞大的资产,于是一群“经济专家”蜂拥前往俄罗斯,瞬间让前苏联遗留的庞大资产转移到那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