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第一百二十四章
第二天,林杏月又和张婶娘去买了些带皮的猪腿肉,肉需要水煮后二次油炸,做成锅烧。
那皮上带着焦黄的花纹,散发着香浓的味道,吃起来也是口感外酥里嫩。院子里,冯大娘和林金兰才起,这段时间他们一直没睡好,换了新地方更是翻来覆去睡不着,一直到天快亮的时候才眯了一会儿。两个人看到对方才起来,都互相指责起来:“娘,你怎么不知道早点起来干活?”
“那你咋不早起?我都这把老骨头了,你这般年轻应当早起。”林杏月从厨房露了个头出来,两个人瞬间就闭上了嘴不说话了。这个院子当初被他们看上,就是因为后院能住的地方很大,完全可以一人一个屋子。
冯大娘单独要了一间,张婶娘要了一间,林杏月和林金兰两个人还是想住在一起。
她们两个许多东西都是共用的,比如洗脸的香皂、抹脸的脂粉等等,甚至如今两个人身量差不多高,连衣裳也能一起穿。冯大娘也很乐意看到她们亲密。
上次认亲摆宴席那天,她说了林金兰之后,林杏月还找她谈了话。冯大娘对林金兰这个头一个生下来的女儿,不是没有感情,只是总下意识地把她和林杏月对比,又发觉她不如林杏月,话语里多少就带了些出来。和林杏月谈过之后,冯大娘才发现,那些话像尖刀一样刺向林金兰,哪怕林金兰从来不说出来。
怪不得有时候林金兰不好好的和她说话,原来那都是有意无意攒下来的怨气。
冯大娘也是家里的老大,下面还有几个弟弟妹妹,当年她就是被一直指使着干活,爹娘嘴里常说她是大的,就该让着小的、帮扶着家里,她也一直这般认为。
只是没想到,这些话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她,让她总觉得林杏月还小,林金兰应当承担更多责任。
林杏月说了她之后,冯大娘倒是有所收敛,也开始反思自己。“一会儿彩蝶就带着她找的那两个大娘过来,咱们看看能不能用。”彩蝶就是王小娘子,张婶娘一边把腌制的酸笋捞出来,一边同林杏月说。“那感情好,到时候咱们好好把把关。”
林杏月把活都派下去,徐勇也没闲着,让他去炸黄豆。先前就说要教徐勇灶上的手艺,徐勇也乐呵地答应了,林杏月一派活,他就忙去了。
炸黄豆需要先将豆子浸泡一会儿,豆子微微膨胀就能开始炸。炸的时候要用小火,避免外皮焦糊、里头没熟,等有香味散出来就能捞出来控油。
刚炸出来的黄豆口感还比较软,凉下来就会变得酥脆,吃起来咯吱作响。这些炸黄豆是要往米粉里放,便不用撒调料,若是单独当零嘴吃,放上胡椒、安息茴香等调料吃,味道更好。
冯大娘继续收拾院子,屋里还有许多东西要添置,一会儿看看这个,一会儿又琢磨那个,虽然没在灶间干活,也是忙得很。看到炸黄豆好了,便捏了一小把放在手里,吃到嘴里只觉豆香浓郁,带着油炸的香气,咯吱咯吱的,香得很。
冯大娘吃了几口就爱上了,想着只吃这个就十分下酒。林杏月已经把米粉下了锅,这米粉是张婶娘找的小贩子送来的,不知味道如何,先让他们送了一些尝尝。
这些米粉得提前泡过,放到锅里煮上一会儿就能捞出来,沥干之后再放在碗中。
冯大娘原本想再去外头买些水桶,他们后院有个井,但水桶就一个,根本不够用,得再买些。
还有油灯烛台也得再买,他们把原先用的东西都带来了,像铜盆、铜壶、床单被罩和各种碗碟都不用再添,但蜡烛原本就没剩多少,是消耗品。“娘,你怎么吃个不停,还去不去了?”
林金兰问冯大娘,冯大娘干脆说不去了,“等你们得空了,咱们一块儿过去。”
张婶娘见米粉差不多快好了,就去外头叫那些邻居一块儿过来。大家也都不是空手来的,这时有暖房的习俗,有的带着自家织的粗布,有的带了二两酒,东西虽不贵重,却是份心意。林杏月看见他们手上拿的东西,就觉得只吃米粉有些过意不去。“等着,我再做些烧饼夹里脊出来。”
她从张婶娘嘴里听说许多人都爱吃烧饼夹里脊,这对她来说做起来不难,就让徐勇和林金兰赶紧去外面,买了里脊和烧饼回来下锅炸。米粉已经端上桌,每碗米粉中都放入卤水,又把锅烧、酸笋、豆角、炸黄豆等配菜放进去,最后撒上葱花、芫荽,一碗静江府米粉就做好了。许多人过来也就是冲着和张婶娘素有交情,对米粉期待的不多。可坐下来后,一碗碗米粉被端上来,伴随着卤水的香气,在这样冷的空气里,似乎带着几分穿透力,把冬日的寒冷驱散了不少。“闻起来是真不错。”
热气腾腾的米粉散发出的香味直往鼻子里钻,勾得人食欲大增,心生暖意,让人迫不及待想尝一尝。
有人已经挑了筷子要吃,有的却是听说林杏月又去炸烧饼夹里脊,那些不大愿意吃米粉的,已经开始翘首以盼,迟迟没动筷子。沈门兵的娘先前说了爱吃米粉,先一步已经挑了米粉放到嘴里。这米粉吃起来爽滑劲道,带着弹性,吸溜一下就吃到了嘴里,偏偏米粉又吸足了卤水的滋味,唇齿间全是那股子香。“好吃!”
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