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末浅水原之战的胜利,决定性因素,就是因为唐朝的粮草多。
而为什么唐朝的粮草多,那就是李渊的功劳。
李渊能忍。
当初,李渊起兵攻打长安的时候,长安的那些官吏,直接把李渊的祖坟给挖了。
李渊占领长安后,只惩治了几个首恶,对于其他参与挖坟的人,全部既往不究。
如此宽宏大度,这才让这些官吏愿意跟随,所以,他占领长安后,并未形成大的动乱,反而让国力迅猛发展。
这才在粮食储备上,远远超过了薛举的军队。
李世民也学到了父亲的忍,才有了渭水之盟,才有了从谏如流。
现在,李靖看出来了,李承乾也属于庙算型的军事统帅。
这种人,对付起来是最麻烦的。
还有一点很是关键。
太子可不仅仅只是庙算,本身武力值极高,即便是腿疾,然而只要骑在马上,无人可阻。
还有那霹雳火。
李靖最担心的就是陛下一意孤行,强攻洛阳。
好在李世民还没这般固执。
微微颔首,对李靖提议算是赞同。
其实李世民不是怕强攻不下洛阳,他更担心的是,如果这场内战,消耗太多将士的性命,对于名声的影响就更大了。
说白了,死去的将士,都是因为他们父子的矛盾而死。
李承乾要被骂,李世民也跑不掉。
随即,李世民把目光看向房玄龄,眼神中带着询问之意。
房玄龄微微欠身,神情沉稳,目光深邃,心中快速地思索着各种利弊。
他知道,此次平叛,不仅要考虑军事上的策略,更要兼顾到政治、经济等多个方面。稍有不慎,便可能引发连锁反应,让局势变得更加复杂。
“陛下,李将军所言甚是。但李承乾既拥重兵,必对粮道防守严密,定是布下天罗地网。臣建议先遣小股精锐,如黑夜之猎豹,悄然试探,再谋良策。”
“可在洛阳周边虚张声势,大张旗鼓,分散其兵力,为断粮道创造机会。对于霹雳火,暗中探查其制作与存放之处,若能掌握制作之法,或能为我所用,让那威力无穷的火器成为我大唐之利刃。”
“突厥一直是心腹大患,东突厥虽灭,西突厥仍在,其狼子野心,从未熄灭。”
“。除军事防御外,还应从经济、文化入手。控制边境贸易,限制与突厥往来势力的贸易物品,使其经济受限,如同断其筋骨。”
“且李承乾即便粮道被断,或也有粮草储备,能撑一时,期间他或借霹雳火反击,需早做防备,布下天罗地网,让其无机可乘。”
李世民轻轻点头,再度看向长孙无忌。
长孙无忌也明白,这个时候如果还向着太子说话,自己这凌烟阁第一功臣,可就要遭殃了。
大小王还是要分清的。
“陛下,除军事策略外,民心亦关键中的关键。”
“李承乾之举,倒行逆施,已失民心。”
“可派人在洛阳及周边宣扬陛下仁德,揭露其叛逆,让那真相大白于天下。得民心者得天下,若百姓站在我朝一方,李承乾纵有八万兵力,也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顿了顿,然后继续道:“至于突厥,其内部部落矛盾重重,勾心斗角。可扶持亲唐部落,助其发展壮大,打压反唐部落,让其自顾不暇。加强与吐蕃等友好势力联盟,如吐蕃与我朝交好,可让其在西南牵制突厥盟友,形成包围,让那突厥插翅难逃。”
“同时,可在突厥周边扶持一些小势力,作为我大唐之耳目,一旦突厥有异动,可及时察觉。”
“臣亦担忧,若不尽快稳定民心,恐生变故,望陛下三思。”
李世民听完后,再看向褚遂良。
褚遂良连忙上前,恭敬说道:““陛下,可张贴告示、派遣使者,向百姓传达陛下旨意。”
“拉拢洛阳士绅、商贾等有影响力之人,助我宣扬,让陛下之仁德传遍洛阳的每一个角落。重赏知晓霹雳火情报之人,让那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为陛下效犬马之劳。”
“派善于权谋之使者入洛阳,挑拨关系,使洛阳内自相争斗,让其自顾不暇。此外……”
褚遂良稍稍停顿,观察了一下李世民的神色,接着道,“经此一事,太子之位空缺,国不可久无储君,陛下是否可考虑立新太子,以安社稷民心?”
褚遂良是真收钱办事的。
五姓七望这段时间没给他塞好东西,魏王那边虽然没有直接表示,但暗示已经是极其明显了。
尤其是因为上次说起立太子之事,而后魏王就多次派人表达善意。
只是碍于现在的情况,私下不敢太过接触。
可褚遂良心里明白,只要魏王成为太子,日后登基,他褚遂良,必定是从龙第一功臣。
哪怕是房玄龄,都要靠边站。
所以,只要是抓到机会,褚遂良就建议立储。
这点小心思,如何能瞒过李世民。
脸色一沉,心中对褚遂良此时提出立储之事有些不满,当下局势如此紧张,平叛才是重中之重,怎能在此时分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