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月下旬,吴尚荣的酒厂开始出酒了。
牛池镇酒厂的退休老工人陈朝富老师傅,被吴定怀请来做了酒厂的技术指导。
按陈师傅的话说,他酿造了几十年的白酒,没有哪一次的酒,闻着有这么香。
头一道高浓度酒,他就接了一点来品尝。他喝了两口,啧啧称赞道:“这个酒都卖不出去,我陈朝富的名字倒着喊。”
这第一锅酒是试验性质的,只用了5000斤玉米,出了2000斤57度的白酒,装进了四个能装500斤酒的大缸里。
为了节省时间,吴尚荣施用了法术加快了发酵过程,从浸泡到出酒只用了五天时间。
吴尚荣晚上来看了后,悄悄地把宝瓶拿出来,每一缸里滴了一滴灵液在酒里。
次日,他三叔和吴定怀、陈朝富等人把酒缸盖子打开,就闻到一股醉人的芳香扑鼻而来。
不一会儿,装酒的贮藏室就充满了浓浓的酒香。
三个人都是酒虫,见到好酒岂能放过?
吴定强吴三叔当即拿起碗用二两的酒提打了一提,递给陈师傅:“来!你是酒师傅先来二两。”
然后又打了二两递给吴定怀品尝:“三哥,快尝一下,看这个酒比得起哪些酒?”
最后,他自己也打了二两慢慢品味道。
三人中,吴定怀交际广。上至县上的一些领导,下至平民百姓,都有他的朋友。
朋友多自然喝过的酒也多,什么茅台、郎酒,文君酒,五粮液、剑南春、泸州老窖,他都喝过。
他说,这缸酒的味道,与郎酒、五粮液、剑南春不相上下了,比文君酒更高一个档次。
文君大典是三元八角一斤,我们这个酒虽然味道比它更好,但现在主要是没有名气,卖两元钱一斤应该不算贵。
既然第一次成功了,加上出酒的周期长,第二次就将玉米用量加到最多。
把另外的备用发酵池也用上,一次性多弄点酒出来,勉得年前各方面要酒供应不上。
人手不够,又在一三两个队各抽了三个人加入到酒厂的工人中。
吴尚荣是实际的老板,他说了算。
第二次用六万斤玉米,连煮带发酵完毕,哪怕借助法术,也要用两个星期的时间才能出酒。
照此计算,一个月基本能保证两次出酒。
出酒率一般是百分之四十五左右,最多不会超过百分之五十。
陈师傅说,如果全部用望泉井的井水来浸泡,就能达到百分之五十。
所以如果每次按正常加料四万斤来算,一个月不停地生产。每个月可以生产三万多斤白酒。
那么一年15万斤的生产总量,当然是没问题。
但吴尚荣对三叔说,酒好不怕没人要,一年起码要弄上三十万斤酒,才可能实际供应得上。
适当的时候还是再准备一套设备,这样要适当增加产量时,才不会手忙脚乱。
第二批酒烤出后的第三天,吴尚荣的小叔吴定良带着50斤白酒,陪着吴定怀去了趟县里。
县招待所涂所长,是吴定怀的朋友,也是一位品酒的师傅。
二人来到县招待所办公室,先拿出一瓶他们新产的白酒,请涂所长品尝。
涂所长心想,新烤出来的白酒都要放置一个月以上,才拿出来售卖。
何况你们这是拿来请我品尝,然后好向有关部门建议定卖价的,你多放几个月,味道纯正一点,我就可以建议物价局稍微给你们核实高一点了嘛。
不过看到老朋友吴定怀的面子,他还是把酒瓶打开闻了一下。
谁知道他这一闻就放不下来了,直接把酒瓶放到嘴里,吹起了喇叭。
咕嘟咕嘟,涂所长一口气就喝了一半。
“好喝好喝,你们这是没有勾兑过的酒,茅台、郎酒、剑南春的原浆酒都比不起这酒好喝。”
“好,有了这样的硬实力,我争取给你们把零售价定到二元五角一斤,批发价达到两元一斤。”
吴定怀道:“那就麻烦涂老弟了。”
“为了表示谢意,我们吴厂长给你准备了一支百年野山参。”
“这是他侄儿前两天才从深山老林找来的,趁新鲜拿来泡酒比干了的药效更好。”
“我说吴三哥,你们这个礼送得太大了。”
“一只百年野山参不下150元,我两个月的工资都买不起。”
“我们厂长说了,今后要麻烦所长的地方多着呢,你千万不要客气。”
“另外,我们酒厂还专门推出了一种养生药酒,再过十天第一批就可以喝了。”
“那种药酒我们先试制了五斤,是按一种古方配出的药制成的,你我这些五六十岁以上的老头儿喝了,硬是叫人龙精虎猛的。”
“你不晓得呀兄弟,我第一次喝,不信邪,不听我那侄儿的劝告。”
“他说这个酒力量有些霸道,每个人一天最多喝二两。”
“我偷偷地喝了四两,五分钟不到,就坐不住了,下面憋得难受。”
“幸好是晚上,赶紧跑回家找你嫂子解决问题。你想,我是五十七八的人,好多年都没有这种如狼似虎的感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