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妤忽然就有些恍惚。
从离开汴京到现在,已经将近两年了,当初的一切好似一场梦,现在安稳自由的日子,才是她心之所向。
覃娘子顺着温幸妤的视线看过去,忽然叹息道:“自从随夫嫁来此地,已经三十年未回过沧州。”
“也不知这么多年过去,家乡变成了何种模样。”巧娘是在潮州出生的,没有出过岭南。她年幼时也询问过娘沧州什么样,往日爽利的女子会红了眼睛,哽咽着跟她讲一些。巧娘不想让母亲难过,故而再也不敢问。
温幸妤回过神来,仰头喝下碗中略微浑浊的酒液,安慰道:“我没去过沧州,但来潮州的路上,遇见过从那边来的商人,聊过几句。”“听起来沧州挺好的,越来越富庶。”
覃娘子点了点头,望着窗外,喃喃道:“沧州盐场也很多,也有好几个港口,来往商人络绎不绝,只不过和潮州不一样的是,那里的冬天很冷,会下很大的雪。”
“我很多年没见过雪了……”
时隔多年,家乡的记忆非但没有模糊,反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如同烙印般愈发清晰。
巧娘害怕母亲心里难过,搂着她的胳膊嘟囔:“除夕夜说这些做什么?”说着她转移了话题,问温幸妤:“听说京兆府繁华,你千里迢迢来沧州这个′蛮夷之地',不曾后悔吗?”
温幸妤摇了摇头:“我在那边得罪了人,这辈子都不会回去了。”覃娘子也有些好奇,问道:“那你打算在沧州留一辈子吗?”温幸妤又喝了一碗酒,双颊泛红,眼神有些迷离,声音也变得含糊:“我那仇人睚眦必报,不知何时才能真正放过我。是去是留目前我也说不准,我想先想个办法,把亡夫的骨灰送回他老家,让他落叶归根,入土为安。”“总跟我奔波受苦也不是事,我已经对不住他太多太多。”覃娘子开了二十年绣坊,跟各式各样的人打过交道,自然看得出来这年轻姑娘隐瞒了什么。但是人都有秘密,她无意探究。当初留下周莹,也不过是因为对方说话做事,像自己远嫁的大女儿。都是远走他乡的可怜人,能帮一把是一把。温幸妤说完话,就不胜酒力趴在桌上睡着了。朦胧间,有人给她披了衣裳,温暖干燥的气味,让她安心熟睡。大
年后,汴京下了一场大雪,天地素白,朔风如刀。沈为开被一行武功高强的死士劫狱救走,皇城司和巡检司未追捕归案,大理寺和开封府的长官被祝无执罚俸贬官,换了寒门出身有才学的士人上去。朝堂明面上平和,实际暗流涌动。广陵王的儿子被祝无执软禁,对方却没有任何动作,不送信来,也不派人来汴京,显然是已经放弃了这个儿子。祝无执另有成算,压下了朝臣召广陵王入京的奏章,对其私下的动作暂且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随着温幸妤离开的日子愈久,祝无执的性子愈发阴晴不定,对政敌下手极狠,手中不知沾了多少条人命,暴戾无情。<1朝堂上下噤若寒蝉,各个夹起尾巴做人。好在祝无执暴戾归暴戾,决策都还是明智的。
祝无执手底下的幕僚心腹见主子如此模样,二十六了都还不成亲,哪怕是纳妾都不肯,急得头发都掉了不知多少。
曹颂和其他几个心腹,寻了个和温幸妤样貌相似的美人,于三月三上巳节夜里,提前送到枕月院主屋的床榻上。
祝无执勃然大怒,屋子里传来瓷器噼里啪啦碎裂的声音,祝无执暴怒的一声"贱婢”和美人的尖叫声传出门外。
若不是曹颂拦得快,那美人的头就要被祝无执一剑削了。事后祝无执把曹颂罚了一百五十鞭,又降了职,以儆效尤。至于那美人躺过的被褥,祝无执觉得恶心,让府里的奴才一把火烧了个干净。从那开始,无人再敢起给祝无执塞人的心思。三月底,李游从温幸妤的老家慈州归京,带了个消息。李游几番周折,寻到当年灾荒幸存的一个老人。那老人曾和温幸妤家同村,且住得很近。
老人说,温幸妤还有个妹妹,比她小三岁,今年约莫二十一岁了。祝无执得知这事,差点被气笑。
温幸妤从未跟他提过自己有个妹妹,想必是怕他威胁到她妹妹的安全。她连沈为开那样的腌腊小人都能予以几分信任,甚至愿意相信两面之缘的秦征,却唯独就不信任他。
那般防备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