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第一百一十八章
格丽塔说的很有道理,《MUSE》比其他杂志更有可玩性,一次买一本以上很正常,如果是收集癖,可能每本、每套纸片衣服都想买,销量肯定高。思索片刻,简宁说道:“等等卡洛琳的消息,如果巴黎的情况也不错,那就加印吧。”
时尚杂志和新闻报纸是不同的,哪怕是过期的杂志,也可以阅读,多印的风险简宁还承受得住。
巴黎的反馈要迟两三天,不是因为寄信时效,而是巴黎的销售渠道不如伦敦好,一开始并没有太火爆,等第一批好奇的顾客反馈后,才有了热销的苗头。杂志的质量过硬,加上知名时装屋、评论员的内容,《MUSE》也顺利走入一部分人的视野,成为当时的话题。
接到巴黎发来的报喜电报,简宁立刻通知麦克斯加印两千本,两国各半,说实话她觉得应该够了,这本杂志单本2先令,属于高端杂志,一般首期印刷一千到三千册,部分失败案例甚至只卖出几百册。要是能把这些全卖完,她们就破纪录了,如果不够卖简宁也不会再加印了。接下来几天,各个销售点都在补货,收发室更是收到了一大堆订阅信,其中四分一信件订了半年,一半的信订了双份,顾客与甜品店、服装店大量重合。订阅一年的顾客极其少,不过简宁不着急,首期观望很正常,再出几期就好了,目前已经销量喜人了。
这几天,百货公司内珀尔丝珠宝区域连续迎来许多小姐贵妇们停留,最新款的宝石耳环一上午竟已卖出三对,来选购的顾客基本上都会提一句,“是否有一款蓝宝石耳环?”
她们好像已经在其他地方被推荐过这对耳环,看到实物后说着“与我想的一样合适“这颜色更亮眼"之类的话。
“冒昧打扰小姐,请问您是否在其他地方听说过这款耳环?不瞒您说,这两日它受欢迎的程度令我们受宠若惊。“又遇到一位询问耳环的年轻小姐,珀尔丝的经理实在忍不住问道。
“你不知道?"年轻小姐还惊讶呢,“你们不是在《MUSE》上发了广告么?”“muse?“经理又问了几句才明白《MUSE》是什么,最后为了感谢这位小姐的解答,赠送了一个小巧的首饰盒,正好装耳环。珀尔丝珠宝并非只有百货公司的销售点,他们还有自己的珠宝店,不止一家,经理只是百货公司的负责人,并不知道与杂志社合作。宝石耳环很快卖到脱销,情况报到总负责人那里,“你说是因为杂志广告?"负责人确认了一遍。
“最大的可能是因为这个,除此之外,我们的宣传方式都没有变化,在给贵客定制珠宝服务中,也有贵客专门询问了这对耳环,也是从杂志中看到的。”下属说道。
负责人有点不信,一本杂志广告效果有这么好吗?“那就再投放一期。“负责人还是说道,杂志广告而已,再试一次不就知道了。
“第一期广告是免费刊登的,第二期可能就…”下属询问道。只见负责人随意挥挥手,让他出去,一点广告费,该给多少给多少就是了,下属明白了,出了办公室。
晚上负责人回到家里,迎面扑来自家九岁的小女儿,高兴地把她抱起来,“薇尔今天过得怎么样?”
“非常好!"薇尔笑嘻嘻地答道。
父女俩在晚餐前交流感情,很快母亲也加入进来,突然薇尔跑回房间,回来时手上举着一本挺厚的本子给他展示,“父亲你看,是我拼的,这是你公司的耳环对吗?”
负责人有些惊讶地看着女儿翻开的一页,上面是用纸片拼贴的造型,手指向的地方正是他们新款的宝石耳环,“这是?”“是最近的一本时装杂志,薇尔喜欢就把她们剪下来保存了。"妻子解释道,这个本子就是专门用来收藏的,目前才贴了几页。薇尔喜欢,所以买了不止一本杂志,为了获得里面相同的单品来搭配,比如这个耳环,就可以搭配多套衣服了。
翻看完,负责人才明白耳环脱销的原因,可能真的是因为这本杂志,次日便叫来下属,“你去和《MUSE》的负责人谈谈,签一年的广告合同。”“是。”
杂志的利润来源,一半来自于销量,另一半来自广告,甚至广告还更重要些,有些杂志的广告页能占半本。
有了长期的广告合同,就不需要杂志社每期都费劲招商了。“先生,珀尔丝珠宝、兰雀帽子店……的意向书都在这里,大部分是半年的,有几家是三个月的。"杂志社开起来后,公司又招了几名员工,现在汇报的人就是杂志实际负责人坦妮雅。<1
第一期杂志里的广告商大部分都有继续合作的意向,送来了报价,仅仅一期过去,挑选审核方就变成了她们。
“都同意吧,让保罗先生准备好合同。"简宁翻看了一下,都没有什么过分要求,价格也合理,说道。
“对了,您定制的娃娃今天送到了,您要看一下吗?"坦妮雅收好文件,又问道,其实是她们想看。
简宁惊喜,“已经到了?我看看。”
包裹就放在办公室角落地上,一个木箱子,简宁一过去,员工们注意力也跟过去了。
撬开木箱后,里面有许多稻草保护,打开一层层保护纸和棉布,终于露出里面的素瓷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