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6章 当前形势(1 / 2)

刘大胆的婚礼,最终还是如期举行了。

但关于炸弹的事情,也瞒不住所有人,所以请去的高官一大半都没有去。

这事也就是陈立强行压了下来,大家才给面子,当这事没发生过。

虽然磕磕绊绊,但好歹是结婚了。

至于事后刘大胆的家事,那就和陈立无关了。

和陈立预料中的一样,关东军自从调兵后,对于东北的掠夺便进行了升级。

各种增加税款,奇葩规定,甚至进行扫荡杀人。

日本就是这样,本身自己是弹丸小国,他们打仗,自古以来多的是以战养战。

这也是日本陆军为什么一定要拿下东北和华北的原因。

日本人必须有这两处地方,才能以此为根基,进行更深程度的侵略。

陈立当然对这些再清楚不过了,这也是他为什么千方百计的阻止国民政府在对东北和华北问题上妥协。

但侵华战争还是再次开启,这不是他能改变的。

自五月初,津门两家亲日报社社长死在“抗日者”枪下后,在梅津美治郎和陆军高层的指示下,日本华北驻屯军参谋长酒井隆,及日本驻津门总领事川越茂同时向国民政府提出抗议。

以华夏方面反日为理由,出动军队示威,要求华夏方面严惩凶手,并要求撤换河北省主席于学忠。

这是因为于学忠倾向抗日的派别。

此时的日方已经是图穷匕见,势必要达成它们的目标。

五月末,酒井隆向国民政府提出四项无理要求:

第一,罢免河北省主席于学忠,为杀人案件负责。

第二,要求国民政府将第51军以及宪兵第三团撤出。(这是国民政府中央军,当时的华北,国民政府的军队既有中央军也有地方军)

第三,要求国民政府以政府的名义将一切反日团体取缔,并且法律禁止抗日。

第四,要求解散河北省国民政府党部,以及北平、津门党部。

六月初,顶不住压力的国民政府只能派出代表与日周旋。

仅仅在六月四号,陈立就听到了不好的消息。

国民政府将于学忠调任边区剿匪总司令,以此撤换了河北省主席。

这是一个极其不好的开始。

说明与日的谈判,国民政府从一开始就陷入了被动。

这个条件达成的第二天,也就是六月五号,就发生了著名的“张北事件”。

日本特务潜入张北县,大摇大摆的查探情报,甚至绘制地图。

随后被华夏军队扣留。

关东军特务机关机关长土肥原贤二立刻发难。

声称这是羞辱日本军人。

要求华夏方面严惩责任人,甚至要求华夏方面撤出察哈尔的军队。

六月十号,何应钦代表国民政府部分接受驻屯军的要求,禁止排日言论,并且口头答应其他要求。

同一时间,关东军土肥圆也对国民政府施压,提出一系列条件。

时间来到六月末,日本本土,陈立和大友英子的婚礼终于开始了。

整个婚礼持续了好几天,盛大无比,军政界大量高官参与,这让陈立又一次上了报纸。

天台,陈立点燃一支烟,忧心忡忡。

就在昨天,也就是六月二十七号,国民政府与日达成了《察哈尔协定》(秦土协定)。

虽然国民政府一定程度上表现出了些强硬,比如拒绝了日本军队入驻,但自己也将军队撤出察东。

在解散了当地抗日组织后,又允许日本人在察哈尔活动。

这相当于给日本人在察哈尔进行特务活动提供了便利。

想着这个消息,陈立叹了口气。

底层的那些个小特务,他们什么都不知道,只需要考虑任务成功与否,只需要考虑杀人,救人。

但像他这样的,明明身居高位,明明知道更多,但能做的、能阻止的却是极其有限。

这是真的很打击人。

好在,只要国民政府表现出一点点强硬,就起码也能拖住点时间。

那他做的就值了。

藤原英子从后面抱住了陈立。(大友英子嫁到了藤原家,是需要改姓的,这是日本的传统)

“小野君,你似乎心情不太好。”

陈立笑着摇摇头。

“只是有些对未来的迷茫。”

藤原英子点点头,似懂非懂...

时间来到七月份,驻屯军司令官梅津美治郎以“备忘录”的形式,要求国民政府书面承认之前口头答应的条件。

国民政府代表何应钦虽未正式签字,但以给梅津美治郎复函的方式表示“承诺事项均照办”。

华夏方面最终撤出中央军,并解散河北党部,最后禁止一切反日言论。

这便是有名的《何梅协定》。

这一系列丧权辱国的条约,虽然稳住了日本军队,避免了直接开战,但却削弱了国民政府对河北和察哈尔的政治干涉。

让日本人彻底拥有了控制和影响华北的能力。

当然,在陈立和其他无数志士的努力下,整个华夏无论是军政界、学生、界、工商界都开始有联合

最新小说: 站台 村民饥荒我吃肉,我把儿媳养肥肥 送葬者:陆上最强雇佣军 非婚不可 盗墓:改写剧情的我,笑疯了 开局锦衣卫:怒喷上司 大明第一书商 快穿:做任务前,抽个金手指先 妄为 吾妹难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