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晓谕众首领“自今而后,尔等当同心共戴大清,若再有内讧,或私通外敌者,国法不容!”
诸部首领俯首听命,誓死效忠。
*
其次,准噶尔虽败,但其残部仍盘踞西域,不可不防。
康熙遂于漠北要地科布多、乌里雅苏台等处增设驻防,调遣满洲、蒙古八旗精锐镇守,并修筑驿站、粮仓,确保军需畅通。
同时,命费扬古率军继续清剿准噶尔残部,严防死灰复燃。
此外,康熙帝对归降的准噶尔部众采取分化之策凡愿归顺者,编入蒙古八旗,赐予牧地;顽抗者,则发配边疆屯田,以绝后患。
此战不仅震慑了蒙古诸部,亦使沙俄为之震动。
康熙趁势派遣使臣至尼布楚,重申《尼布楚条约》之议,警告俄人不得再暗中支持准噶尔残余势力。
俄使闻讯,连忙上表称愿遵守旧约,不敢再生事端。
同时,康熙对西藏、青海等地亦加强管控,命理藩院遣使安抚**喇嘛及和硕特部,确保西南边疆安稳无虞。
待诸事安排妥当,康熙终于下旨回銮。
临行前,他登高远眺漠北草原,对随行大臣慨然道“朕此战非为开疆,实为安民。今噶尔丹既灭,蒙古归心,朕心甚慰。然治国如驭马,弛张有度,不可懈怠。”
三军列阵,旌旗猎猎,康熙御驾缓缓南行。
沿途蒙古牧民跪伏道旁,高呼“万岁”,直至御驾远去,仍久久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