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者无心,听者有意。
后宫里,马秀英暗暗发愁,朱静端则是一边帮着厨,等到傍晚酒席宴都结束了。
她还恍惚着,心里隐隐的不太安宁。
晚上,朱元璋带回三条裙子,那是纺织局专门为了三位公主的册封仪式,量身定制的。
朱元璋喜冲冲的进屋,脸上洋溢着喜色和兴奋,拿来几个衣架把裙子挂起来。
“妹子,快去把女儿们叫出来,叫她们看看大典上穿的礼裙。”
马秀英和朱静端,分别捂住静敏、静娴的眼睛,把她们引到礼裙面前。
看到眼前色彩艳丽,线条柔美的华服,朱静娴和朱静敏激动的欢呼起来。
朱元璋指了指最漂亮的那件描边刺绣凤纹服,眼神宠溺的对朱静端说道:
“端儿,这回的册封,爹还就是为你准备的,娴儿跟敏儿自不必说,到了那天的大典上,咱要叫所有人好好看看咱朱家长公主的风范,也好为你正名。”
朱静端心里暖洋洋的,对于养父母这些年来为自己所做的一切,心里都明白。
她只是养女,却得到如此多的优待。
朱元璋和马秀英,就把她当做自家的亲生女儿一样,为了她的脚伤,一直极为关切,就连说话都是小心翼翼的,照顾着她的感受。
可是,这份爱越关切,朱静端的心里却也越沉重。
胡三娘今早上说的话,还是一遍一遍在她的脑海里回响着。
感受起了压力,朱静端勉强笑着,进到屋里去试穿华服。
稍候,一身华服的朱静端从屋中款款走出,手捧着册封时的玉圭礼器。
端庄典雅,落落大方,如同南朝神仙壁画中的人物一般。
马秀英看到女儿的样貌,忍不住赞叹起来道:
“咱家的静端长公主,长得如同神仙天女,不愧是做大姐的,穿着礼裙往这里一站,就大气典雅,出落得亭亭玉立。”
朱元璋跟着颔首表示赞同,一想到大典上的情景,得意地说道:
“哼,到了那天,静端往奉天殿一站,咱叫这群臣子们好好擦亮了双眼看着,要叫文官们把场面写进史书里。”
当着朱静端的面,朱元璋说的尽是些宽心的话。
可是,女儿们深夜都休息了,身边只剩下了马秀英,朱元璋才把压在心里的话说了出来。
“婆娘,就剩下七天了,静端的脚看着还有点不妥,咱这个担心啊。”
马秀英把白天胡三娘说的话,当着朱元璋的面,也说了一遍。
这下子,朱元璋更愁了,没压住脾气,冷声说道:
“这个胡翊,当初在咱面前拍着胸膛保证,说咱家女儿一定赶得上大典,现在可好,这不是耽误事吗?”
马秀英拿胳膊肘捅了朱元璋一下,示意他小声一点,轻声对朱元璋说道:
“我早些时候问过胡翊,他说泡脚的软骨方需要三天才能见效,可是要让软骨方把脚骨泡软,达到最佳效果,就得半个月。”
这话,确实是胡翊在早些时候对马秀英说过的。
其实,朱静端现在还有一点瘸,原因主要是在于浸泡的软骨药上面。
软骨药每天浸泡三次,至少需得三天,才能使药效到达脚骨,逐渐软化。
这个软化也是相对而言的,毕竟人身上的骨头,再软又能软到哪里去?
等到软骨的疗效达到最大化,至少又需要十余天时间。
可以说,治脚的软化工作就做了半个月,胡翊为朱静端治脚到现在,拢共才一个月出头。
这样算下来,真正治脚的天数加在一起,也才二十几天。
胡翊的想法很简单,他想让朱静端再多泡几天脚。
因为这个软骨的药,只要停上三天,药效基本就散尽了,到那时朱静端的脚骨恢复正常,走路也就没有了问题。
只是,这次为了开国大典,强行断开了治疗,后面为了彻底除根,还是要重新恢复泡脚的。
重新恢复泡脚,软骨药又得泡半个月,那种难以忍受的痛苦又要持续很多天。
胡翊出于这个因素,想叫朱静端少受一些苦,所以至今没有让朱静端停药,这些话之前也对马秀英解释过了。
怎奈是胡三娘的一番话,把朱元璋和马秀英那颗焦急的心,又给勾起来了。
毕竟过完今天,就只剩下六天时间,当父母的焦急也是正常的。
这终究可是关系到女儿清名的事。
史书上不会用多余的笔墨,去记载一个公主是瘸子,也许,这个公主在史书上甚至连名字都没有。
但是,一旦到了开国大典上,则性质就变得完全不同了。
万众瞩目的开国大典,接受册封的公主若是个瘸子,是要被记载下来的。
那么,后世之人都会知道,明洪武年间,有一个公主,是个瘸子,在大庭广众下瘸着腿接受过册封,她的名字叫朱静端。
也许此事与别人无关痛痒。
马秀英和朱元璋则不然。
朱静端虽是养女,却如同亲生女儿一样,这两夫妇心中对她更是多有亏欠,于心不安。
细想起来,也绝对没有一个腿脚不利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