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过得很快,再有两天就到中秋节了。这段时日,程晚种在菜地里的红薯已经成功发芽出苗,家里新房子的地基也已经建好。林老太和王氏、小林氏、程小姑给程大平做了好些贴身穿的衣裳和袜子,哪怕程大平半个月不洗衣裳和袜子,也有的换。程三平和李壮除了放旬假,每日按部就班地去学堂跟着方先生念书,到家后再教给程晚、程二平、邓熊、程小雨、程花和李圆。这几人中,程晚毕竟有底子在,学习起来要比程二平几人、甚至是在学堂跟着先生学习的程三平和李壮轻松、快速不少。如今,程晚更多地是自己先研究书上的字,遇到不认识的统一标记下来,有机会再统一向别人请教。程大平的学习进度也很快,他用了十二分的专注和用心学认字,每日晚上去找方先生,一日不曾落过,白天则是帮着家里干活。这几日,程大平已经开始用木棍比划着学写字了。程家的每一个人都在忙活,程晚也不例外。她这段时日除了学习、找机会拆快递、试着与快递柜交流外,就是思考固兴楼的改造方案。程晚准备把固兴楼的名字改成随意楼。一楼两侧靠墙的区域改造成卖不同小吃的两列窗口。锅贴、手抓饼、鸡蛋灌饼、烧饼、酱香饼、煎饼果子、肉夹馍、红糖冰粉......等豆腐做出来,可以加上铁板豆腐。红薯种出来,还可以加上烤红薯。程晚觉得征服过亿万现代人的那些各色小吃,没道理讨不了古代人的喜欢。至于二楼,程晚准备在二楼卖火锅。这不是什么新奇的想法,但基本条件满足的话,很有搞头。点子不在新,有用就行。程晚觉得只要她做的火锅底料能达到现代火锅底料的六七分的程度,就足以在古代有一个很广阔的市场。程晚还准备把现代的麻将和扑克牌搞出来,在二楼的每个包间里再加一张用来娱乐的小桌子。反正包厢足够大,再添一张小桌子和几把圆凳也完全不是问题。客人在等餐的过程中,可以先玩几把麻将和扑克牌。至于二楼中间的那个圆台,程晚倒是不打算动它。无论是请人来说书、弹唱、跳舞,都是极好的。当然,如果按照程晚的设想对固兴楼进行改造,那无疑是个大工程。尤其还要通过大量的研究试验,将那些小吃和火锅底料做出来。可如今程家不缺吃喝,程晚有的是时间和精力、以及金钱去实现她的设想。程晚已经决定,中秋节过完,程大平去军营报到后,她便开始着手固兴楼的改造工作。“阿晚呐。”程晚正在给顾煜换寝衣,听见林老太声音,扭头看过去。“奶。”林老太走到炕前,看到顾煜身上穿的浅蓝色寝衣,惊叹道:“这寝衣看着可真滑溜,这颜色也好看,我还是头一次见到这个色的寝衣,这是少青给送来的?”程晚把顾煜的头发给他松开,用手给顾煜顺了顺,拍了下顾煜的小屁股,“躺下吧,该睡觉了。”程晚看着顾煜乖乖躺下,给他扯了扯小薄被,又给程小雨和程花扯了扯被子,“你俩别闹了,该睡了,明天再玩儿。”做完这些,程晚这才看向林老太,笑道:“岁岁的衣裳都是少青送来的,我还没给他买过衣裳。”“奶,你找我有事儿?”程晚有些疑惑,这都到要休息的时间了,有啥事儿不能明天说。林老太低头看了一眼睁着眼睛还很精神的顾煜,扯过程晚的胳膊把她拉到一边儿小声道:“后天就是中秋了,这中秋岁岁是不是和他小叔一起过比较合适?再怎么说,中秋节这种团圆的日子,他们叔侄俩分开过不太好吧。”程晚眉头微动。她还真没想到这点。“明天你爹要带着你娘去给你茅姨一家送节礼,顺便再置办些东西,你看要不你带着岁岁也跟着进城,把岁岁送回去?等中秋节过去了,咱再把岁岁接回来。”给徐夫人一家送节礼,这是经过了全家一致同意的。上回程晚和林老太他们几个进城回到家给家里人看了徐夫人送的礼物后,程家人又是震惊又是感动。更何况徐夫人还让自家孩子叫她茅姨,程家人能感觉到人家是真心实意要和自家长久来往的。既然如此,那这正常过节就得走动起来。给徐知念一家准备的中秋节礼,程家是按照六样准备的。两坛桂花酒、两盒圆形糕点、两篮水果。就这六样东西,花了近四十两银子。林老太捂着胸口念叨了好一会儿人家送的礼物比这可贵重多了,这不算啥,才勉强压下了心里的心疼。没办法,穷苦惯了,还不习惯买这种贵东西。放以前,四十两银子足够林老太给三个孙子都娶上媳妇儿了。程晚听得好笑,她看着林老太,凑近问道:“奶,你是不是不舍得岁岁?”听听,这都用上“接回来”这种字眼了。林老太一噎,翻了个白眼,“那么招人疼的孩子,老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