熔池小说 > 历史军事 > 我在北宋吃软饭 > 第二卷·笼中雀 第13章 年下东京

第二卷·笼中雀 第13章 年下东京(2 / 4)

灯笼,便有大人物拜访而来。

陈家中堂内。

此刻堂内两男人并坐,丫鬟仆人都并未曾像往常一样在旁边伺候,反而是远远的站在门外候着。堂内左侧之人,看样子约莫年纪四十有余,背脊挺直,神态沉稳而坚毅,目光如炬,手指搭在膝上,模样儿修长而有力,大眼一瞅便知是久居上位。

此人正是那陈家家主陈临,陈家立家以来最年轻的家主,本是年少得志,早早便有了功名,前任家主早逝,三十多岁陈临便在一片质疑中接下了家主之位,行事果断坚韧,如今已是陈家顶梁柱。陈临一旁的老者倒是神态庄重而又慈祥,满头鹤发梳的整洁华贵,双目炯炯,虽说举手投足间流出一丝温和,却又能隐隐察觉到散发的威严。

陈临对老者的态度十分恭敬,呵,那可不,这位陈家未来的亲家家主,曾会,正是如今曾家朝堂之上品阶最高之人,同时是如今包括未来陈家最大的倚仗。

“婉约婚约之事,你做的确是有些鲁莽,作为陈家家主,你应当为陈家着想。”

“叔叔,陈临接手陈家十余年来,自问兢兢业业,作为陈家家主,我自是知道当今的朝堂暗流涌动,叔叔能念在当初的情分上与陈家结亲,已经算是我陈家高攀,但作为父亲,终归还是要有些底线的,读书人兼济天下,难不成我还不容下自己女儿?”

“可曾想过后果?”

“叔叔,陈临还在,这陈家就乱不了”

“兄长在世的时候常说你性子坚毅,以前不妨,如今再看,果然。”

曾会顿了顿,继续说道。

“前几日知道你摊上了麻烦,我便上书太后,请求提前辞官告老还乡,本想着让出这吏部的位子,也算给那边一个交代,不曾想官家竟站出来为我说话,太后身体不适这段时间,官家常伴左右,官家一番言语之下,陛下非但拒了我的辞官之意,反倒加封为金紫光禄大夫,允我回家探亲。”

陈临满脸难以置信。

“叔叔如今已是正二品?”

北宋一朝遵旧制,六部之中除了主掌官员考核升迁的吏部尚书之外,其余五部尚书皆为从二品,光禄大夫为正三品,若加赐金章紫绶,则为金紫光禄大夫,享正二品。如今曾会官居吏部侍郎加授金紫光禄大夫,乃是正儿八经的正二品。

“罢了,如今婉约之事已成定局,圣意难测,想必之前对我两家心怀不轨的那几位如今也不敢轻举妄动,以后做事切勿再鲁莽。”

这位曾大天官言语之间表情始终平淡如水。

“陈临替婉约谢叔叔成全。”

“婉约可是心有不满?”

“今早尚来请安,尚看不出喜怒,你知道的,婉约这丫头打小听话,小时候跟着吃了苦,这些年我总觉得是我欠她的,这件事儿上,婉约难得固执一次,如今虽说没有那般如意,倒也也遂了她的愿,这会儿反倒关心起我来了,询问是否给我添了难处,听了这话,即便有难处也觉得不是难处了。”

曾会难得脸上露出一丝笑容:“这才像一家人该说的话。”

————

北宋出家人有两处圣地,大相国寺与玄清宫,分别被誉为佛家与道家正统,两家之争若往上数,可追溯数百年,佛家讲究普渡众生,常有弟子入世俗传教,信徒众多,古往今来大部分时间风头都是盖过道家一头。

直至大中祥符年间皇帝对道家开始极力推崇,这个局面才得以翻转。

果子巷的小破屋内,在韩序和祝小娘二人离开后不久,老道士便骂骂咧咧的赶了回来,原因无他,就是今日原本打算拿着自己身上经书去换些银子,哪知跑了几家当铺,刚进门便被轰了出来,本想着实在不行就再去这果子巷住户家里搞点残羹剩饭,就算旁人不给,巷口那祝小娘总是愿意的,虽说有些厚颜无耻,但总归不能再让小家伙饿肚子了。

但是刚进门便被等着道士师傅回来开饭的小乞丐拉到屋里,说是那位很能吃的哥哥和祝小娘都来过,送了很多好吃的。

一身破烂道袍的老道士瞅见屋里摆放的吃食,立马毫不客气的拉着小乞丐吃了起来,边吃边听小乞丐说着方才的事儿,听罢嘟囔了一句:还算他娘的有点良心,便继续狼吞虎咽起来,模样甚是心安理得,全然没有半分道家弟子的气节。

老道士身边随意丢了一本今日本欲拿去换钱的经书,若是有青城山弟子看到这经书名字定是要惊掉下巴,青城山道家一派压箱底儿的内功心法《存思录》竟被这小道士这般扔在地上,好像丝毫不知道这玩意是多少江湖之人梦寐以求之物。

据说道家韩祖飞升之前,本是一弃婴,后被青城山当代掌教收养,取名韩湘子,出世之前,入道前二十五年只知埋头苦读经书,从未修炼。仅靠读经竟洗涤五脏六腑,直达肉身极致,一日参透,悟出神格,出世时已非凡人之姿,抬手间隐隐触及天地共鸣。随后便在修炼一途上突飞猛涨,没过多久便飞升成圣。

青城山弟子将韩祖入道前二十五年所悟记录在册,编撰成经,便有了《存思录》。此书在江湖中名气之大丝毫不弱于佛教大象北寺那《金刚经》,素有“天下内功之首”之称,通常只有青城山历任掌教以及将来

最新小说: 庆余年 [综英美]一发十连,五蝠临门 赘婿 三国:被刘备赶走,我截胡孙尚香 人在大唐,父慈子孝 汉乡 开局就干架:大力农女绝不受气 我在北宋吃软饭 佣兵的战争 谍战:红色掌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