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四正蹲在柜台后面数铜钱,闻言手一抖,铜钱哗啦啦撒了一地。“啥?现在?“&bp;他抬头看了眼窗外渐亮的天色,“掌柜的,这天都快亮了,哪来的客......“
话音未落,一阵穿堂风突然卷进当铺,吹得柜台上的账本哗哗作响。阿四猛地打了个寒颤,后颈的汗毛一根根竖了起来。他看见巷子尽头站着一个模糊的人影,穿着褪色的蒙古袍,腰间银链上的狼牙在晨光中泛着冷光。
“纸!墨!快!“&bp;林默的声音陡然拔高。
阿四手忙脚乱地翻出砚台和宣纸,墨汁溅得满手都是。林默一把夺过毛笔,却发现笔尖自己蘸满了墨汁,悬在纸上微微颤动。
“见鬼......“&bp;阿四往后退了半步,撞到了博古架。架上的铜铃铛发出清脆的声响,在寂静的清晨格外刺耳。
毛笔突然&bp;“啪“&bp;地落在纸上,笔杆无人执握却自己移动起来,在宣纸上划出第一道痕迹&bp;——&bp;不是汉字,而是蝌蚪状的蒙古文字符。墨迹时而深时而浅,偶尔甩出几滴,在纸上晕开血一样的暗红色。
“这......“&bp;阿四的喉结上下滚动,“它自己会写字?“
林默没吭声,眼睛死死盯着那支自己移动的毛笔。笔锋走势凌厉,像是被一只无形的手用力攥着书写。三分钟后,毛笔&bp;“啪嗒“&bp;倒下,宣纸上布满密密麻麻的蒙古文。最下方还有一个歪歪扭扭的签名&bp;——“???????“(***)。
林默掏出手机,打开阴德商城,划到&bp;“语言精通“&bp;一栏&bp;——“蒙古文专精(72&bp;小时):500&bp;点“。他咬了咬牙,点击购买。
一瞬间,陌生的语言知识如潮水般涌入脑海。林默闷哼一声,太阳穴突突直跳,眼前闪过无数陌生的草原景象。再看向那封信时,文字已自动在脑中转化成意思:
“&bp;致三济当铺:
吴明远不是真凶。他背后的&bp;''&bp;考古队&bp;''&bp;才是。
1972&bp;年&bp;3&bp;月,他们在乌兰察布盟挖出了不该挖的东西,用我们的命做实验......
我的血清样本被藏在......“
后面的内容被大团墨迹遮盖,只能辨认出几个零散的词:“古墓“、“青铜匣“、“第三批“。
林默的指尖刚碰到被涂黑的部分,墨迹突然蠕动起来,像是有生命般缩进纸纤维里,露出最后一行小字:
“当心戴玉扳指的人。“
手机震动,阴德账户扣了&bp;500&bp;点,但紧接着又跳了&bp;**+800&bp;点&bp;**——&bp;破解密信的价值远超语言费用。
“掌柜的?“&bp;阿四凑过来,声音压得极低,“信上说的啥?“
林默刚要开口,宣纸突然自燃,火苗是诡异的青绿色,却没有烧毁纸张,反而让那些蒙古文字一个个浮到空中,绕着两人缓缓旋转。
“考古队......“&bp;林默眯起眼,“我就知道这事不简单。“
阿四突然指着窗外:“掌柜的!那人......&bp;那人不见了!“
巷子尽头空空如也,只剩一枚狼牙吊坠静静躺在地上。林默推门出去,晨露打湿了他的布鞋。他弯腰捡起吊坠,指腹刚碰到表面,眼前就闪过一幅画面&bp;——
黑暗的洞穴里,十几个穿六七十年代劳动服的人正围着一口青铜棺椁。棺盖已经打开,里面堆满灰白色的......&bp;骨头?不,是菌丝!那些菌丝像活物一样蠕动,缠上了最近那人的手臂......
画面戛然而止。林默猛地回神,发现狼牙上刻着极小的编号:3-17。
“第三批,第十七号......“&bp;他喃喃自语,“是***的编号。“
回到柜台,林默从抽屉里翻出一本&bp;1972&bp;年的《内蒙考古纪要》,书脊已经开裂,泛黄的书页散发着一股霉味。他快速翻到乌兰察布盟那章,记载很简略:
“3&bp;月勘探成果丰硕,发现辽代墓葬群,出土青铜器若干。(注:第三勘探队)“
配图是张泛黄的黑白照片,十几个年轻人站在土坑前,最前排干部模样的人手上,赫然戴着一枚玉扳指。
“阿四,“&bp;林默合上书,书页掀起的气流中带着一丝腐朽的味道,“准备车票。“
“去哪儿?“&bp;阿四正用抹布擦着满手的墨渍,闻言抬起头。
“乌兰察布。“&bp;林默敲了敲照片,“找这个戴扳指的。“
话音刚落,书页间突然飘出一张发黄的工作证&bp;——“内蒙古考古所&bp;第三勘探队&bp;队员证“。照片已经褪色,但名字还清晰可见:
吴明远。
证件背面用红笔写着一行小字:“血清样本已转移,3&bp;号坑道封存。“
林默的手机突然震动起来,阴德账户又跳了&bp;**+200&bp;点&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