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电影开始拍摄了
目前,业内公认的,国内有三大名导。
其中,杜盛更偏文艺片一些,每部戏都是冲着国际奖项去的。比较尴尬的是,文艺片导演的票房往往打不过商业片导演。因为文艺片为了挖掘人性的深度,往往会走极端。太晦涩了,太猎奇了,太艺术了,业内人士叫好再多有什么用,观众不吃!
生活已经够苦了,很多人走进影院,只是想放松一下而已。跟杜盛相反,梁宇文是商业片大导。他是科班出身,能做好艺术和商业的平衡。
梁宇文是港圈出身的导演。
国内的电影中心其实出现了多次转移,在建国之前中心心在上海。建国之后,一大批导演前往香港,在那里建立了第二个中心。剩下的导演留在首都,成了京圈。
港台圈子拍的题材五花八门,而京圈更偏向主旋律。八.九十年代,随着改开,大陆市场开放,港台资本渐渐进入国内。大陆是个大票仓,没有一个导演不眼红的。但是很多港台导演出于各种原因,只想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里打转。
跟同行不一样,梁宇文出生香港,商业嗅觉敏锐,想逐渐往京圈靠拢。但没人接他招。
京圈脾气傲,不止拍电影,还有权利,什么能拍什么不能拍,都是他们管。没人脉,没跟脚,再厉害,就是个臭外地的。有什么资源不紧着自己人,轮得到外地人吗?梁宇文曾经在老家振臂一呼,八方响应,想组什么局,当天就能组起来。现在是真没人理。
梁宇文这些年在大陆混得还不如以前,拍了两部小制作电影,也没有什么水花。
曾经辉煌的商业片导演已经沉寂好几年。
老朋友都庆幸自己没去大陆,笑话他蠢,让他赶紧回来。就在梁宇文思考要不要收拾包袱,回老家的时候,东风来了。一间办公室
明烨刚刚说出来意,梁宇文就立刻笑容满面地答应:“能拍,我什么都能拍。”
明烨身高一米九,虽然长得不错,但平时不怎么笑,看上去像座山一样,望着蛮凶的。
要是平时在大街上看到明烨,梁宇文肯定想躲,看着太像混社会的。但现在知道人家的身份,态度自然不一样了。
他眼睛都要冒光了,一眨不眨看着面前的人。这可是提着灯笼都难见的权贵子弟。
这哪是坏蛋,这是财神爷啊!
明烨看似随意却不容置疑地说:“好好拍她,我要她红,别让我失望。他递过来一张报纸。
梁宇文看都不看报纸,打包票:“包在我身上。”投资方要捧人,也不是什么稀奇的要求,他已经习惯了。捧!要捧!他要把这个人捧到天上去!
要是这一波能成功,肉眼可见的,他就能在京圈站稳了。梁宇文高高兴兴地从办公室出来,手上拿着报纸,沉浸在开心的情绪里,过了好一会才开始翻看报纸。
这一看不得了,这不是前年很火的“崔灵"嘛?《绝密档案》在港台也播了,他的亲戚朋友都有看过这部剧呢。让他这个专业人士来看,凭这张脸想红一下,不是呼吸一样简单的事情吗?娱乐圈可从没出过这种等级的神颜。这不是送命题,这是送分题啊。他转念一想,拍了拍大腿,整个人恍然,原来是这样。怪不得之前崔灵大火的时候,各大报纸是那么报道的。普通人对明星都有窥私欲,何况这么一位漂亮小妹妹,大家都想知道关于她的事情。
无论哪个红人火了,都要被港媒小报扒皮,小时候干过什么糗事,尿过几次裤子都能被扒出来。各种标题也是怎么夸张怎么来。但这位崔灵愣是一点负面消息都没有。被扒出来的背景很少,只知道普通的姓名和籍贯。
那时候他们业内就有传过,这位身份不简单。“怪不得,这姑娘来路不简单呀,要是搞砸了可怎么办。唉,我行不行啊?算了,硬着头皮上吧。”
原本答应得很爽快,现在却犹豫了,这担子也太重了……不行,得赶紧找帮手。
他打起精神,赶忙买飞机票,飞回香港,找自己的老朋友,编剧张承。这人也是黄金编剧,跟梁宇文合作过很久。张承是不想来大陆混的,在他看来,到这里吃力不讨好。
他接到梁宇文的电话,不是很乐意,经过百番劝说,才终于答应。老朋友削尖脑袋都想混进京圈,怎么办?只能帮他一把了。然而合作之后,编剧后悔了。
“哪有这么多要求啊,又要能红,又要视觉中心,又要有人物弧光,我写什么演什么不就行了?”
“这不一样。你得照她的要求来。这个是资方要捧的人,万一搞砸了,以后能不能在这个圈子混,还难说。”
编剧怨气深重:“到底是谁呀?花这么大力气来捧?”他真想说能演就演,不能演滚!
“就是那个小崔灵啊,你之前还跟我说过的。”………哦,是她呀,怪不得……
梁宇文殷殷切切:“这人可不简单,你知道找上我的是谁吗,说了你都不敢信,顶级子弟啊,而且这些天,给我打电话的人,个个身份都不简单。哥们,我能不能发达,就看你这波了!”
编剧给了他一个白眼,却是若有所思:“如果是她的话,嗯,等等,我有灵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