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候让徐管事来送,不过这一个多月,林秋然做香料的确比以前多。
要么是香料礼盒卖得极好,徐远珩想好好巩固她这个合伙人,要么便是…林秋然目光虚落在青瓷瓷器上,林冬见她愣神,伸手在她眼前晃了晃,“大娘子?”
林秋然回过神,“怎么了?”
林冬问:“这些东西都放哪儿?”
也不好都堆在屋里,以前家里屋子少,都是堆在厨房,或是孙氏屋里,但那样太乱了。干干净净的宅子,林秋然也不想它变得乱七八糟。林秋然道:“杯子摆上,其余的都放在库房吧。”她按了按眉心,今儿是徐管事送她回来的,下车的时候她就觉得东西多,说拿个两样就行,徐管事说都是当地常见之物,可一打开还有燕窝鱼翅,这东西在当地都便宜不了,而且别人送礼,怎可算成本价。燕窝两匣子,鱼翅两匣子,估计这些就不少银子了。更别说还有一套杯子一套瓷器,那么多香料礼盒也值不少的钱。再有别的干货,又是大老远带过来,林秋然宴请的一顿饭跟这些相比,根本不值一提。
倘若是她,出门在外,会想到徐远珩缺什么,顺路带回来吗。食肆,装潢,这些东西…好像不能只用她给的方子赚了钱来解释。可林秋然又觉得自己想多了,她容貌是不错,可总待在厨房,时间久了自然不可能光鲜亮丽。
常洗手,在厨房根本顾不得涂什么,被风一吹就红。况且她有夫君有孩子,哪怕自己不知和萧寻日后如何,可是外人看来,她夫君死而复生回来了,一家团聚感情也和睦。或许只是她想多了。
不管怎样,礼得回,贵重的东西林秋然买不起,她嘱咐林冬,“明日你去街上,买两坛子好酒,两匣子点心送到徐家去。”林冬点点头。
孙氏他们还没回来,林秋然就提灯去了隔壁书房,铺上纸写了两张方子。其一是剁椒酱的秘方,能吃辣的干拌饭就很好吃,也可以直接做剁椒鱼头。只不过现在没防腐剂,不得久放。
还有一张是烧椒酱的秘方,这个也可以拌饭拌菜吃,多了烟熏风味,还能直接拿来做擂椒皮蛋。
不管徐远珩是自己用还是想拿出去卖,都成。林秋然身无长物,想还人情只能用方子了。
当然想拿出来像香料一样卖就不行了,这个时代只有夏秋有鲜辣椒,若冬日用暖棚种成本太高。没有添加剂防腐剂,也没有冰箱,存放时间大打折扣,而且这些腌菜咸菜类的东西多自给自足。
或许不如林秋然做的好吃,但是不用出去买。写完,林秋然交给林冬,“这个明日你放在点心盒子下面…算了,还是直接交给徐管事吧。”
徐远珩什么点心没吃过,现在余安属五芳斋的点心最好,又是自家的,怕是看都不看。
方子给了,怎么用林秋然就不管了。
林冬点点头。
有人跑腿林秋然能轻巧许多,除了徐家,还得给于婶儿家送年礼,这让孙氏或者萧大石去就行了。
其余人,暂且用不着,关系没亲近到那个地步。娘家那边,等年初二回去一趟就成了。
要是肚子大不方便,就让孙氏送一趟。
又等了一会儿孙氏他们才回来,拴驴喂鸡,孙氏还把带回来的菜放进放进屋外的冰缸里。
这个地方背阳,就算白天有太阳,这儿也很冷。孙氏弯腰放东西,不着急吃的放下面,明儿早上要吃的包子馄饨搁上头。林秋然看没自己的事儿就睡下了,今天二十八,三十年夜饭,估计这日吃冷菜,也不用做什么,后日炒两道新鲜菜,再炖条鱼就成了。现在年味儿重,这几日街上巷子里都是人。各式各样的灯笼挂着,在外面玩儿的小孩、大人,各家都在置办年货,每天都能听见烟花爆竹声。爆竹碎屑混在雪地里,出门还能闻到淡淡的硝石味。晚上也有灯会,听说隔几条街,还有舞狮杂耍。但这些和林秋然没什么关系,她肚子大,不能去人堆里挤着,况且刚把食肆关了,她巴不得多歇歇看看书。
菜也不想做,省事为主。
孙氏也是这样想的,平日吃得不差,她也想过年吃点新鲜的。从前在萧家村住着的时候馋肉,剩点肉啊,还觉得是好东西,现在不缺油水,做几道够吃就行,不然一直吃剩菜了。
孙氏隐隐觉得剩的没新鲜的好,要不是她和林冬就会那几样,平时在铺子就一直吃,过年想吃些别的的,肯定现做了。这就过年了,也是真快,俩人成亲、萧寻回来……好像还是昨儿才发生的事。
林秋然那边已经吹了灯,萧大石刚清理了驴棚,孙氏理了理家里的年货,弄完俩人一人一个盆子泡脚,孙氏念叨了一句,“也不知道萧寻啥时候回来。萧大石道:“忙嘛,这都过年了,还不回来一趟。而且秋然都要生了,他个当爹的还能不守着?”
两人就点了一盏烛灯,屋里有些黑。
孙氏看着萧大石的脸,得益于这些日子吃得不错,也不用干农活,萧大石没以前那么黑了,人也胖了,看着还年轻了两岁。家里挺好,啥都挺好,就是……
孙氏忍不住道:“回来就回来那么两天,你说他,他还没徐公子帮秋然帮得多。”
萧大石皱眉看着孙氏,道:“你这是啥话,那能一样吗,徐公子要和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