们俩还在食肆,现在跑堂用不着萧大石,做菜也用不上孙氏,食肆什么样,他们也不知道。总之,都是林秋然忙,也总和男人打交道。外人见了,肯定会说三道四。
孙氏静静看了萧大石一会儿,说道:“你若这么想,那就是逼秋然走,使劲儿把她往外头推。”
萧大石说道,“不是我这么想,是别人这么想。我不也为了家里吗?咋还成把她往外推了,你说多把精力放萧寻汤圆身上,不是为了家里好。”孙氏把手里的活放下,说道:“那不干了,食肆不干了,生意不做了,为家里好,拉扯咱们两个老的照顾一个小的不够,还不许出门赚钱,得守着家里,这上哪儿说理去。咋,秋然是上辈子欠萧家的,几两银子的彩礼就卖了?”萧大石:“我又没说不让她干活,不让她赚钱……就是注意分寸,就不能既守好家里,钱够花就行,跟以前似的,秋然在家做菜,咱们俩出去卖东西。他们俩老的,也不怕抛头露面。
萧大石就是觉得,萧寻也有俸禄,香料生意点心也赚钱,就让林冬他们做活,不也挺好,还没那么累。
孙氏笑了笑,“那跟徐二公子的生意还做不做?”萧大石:“为啥不做?”
孙氏白了他一眼,“你可倒好,徐二公子一个没成亲的,为了赚钱不用避讳,史掌柜他们三四十都快够当秋然爹的要避讳,你还不是又想秋然赚钱,又想她留在家里吗!你是听谁说啥了咋地,咋这么老糊涂呢!”萧大石为难地垂下头,“你是不知道村里都咋说,外头人都咋说。”闲了见的人就多了,听的话也多。
这都多久了,自李翠花家闹了一通竹篮打水一场空后,村里人还说萧家命好,林秋然仁义,可后来都是说啥,嘴上夸林秋然能干,可问的都是:“可食肆有男人啊,那了不得,都请男人来做活了。”还有更难听的,说汤圆不是萧家亲生,不然林秋然那会儿怎么不把孩子打了改嫁。
可不是萧寻的,那不就真改嫁了吗。
孙氏一听,可是火大,她道:“等我有空了,不活撕了她们,那群长舌妇人,说啥你都信,那还不是见不得咱们家好,你个傻的,以后有钱了,还能给汤圆送去州城、京城读书,那是要做大官的。”林秋然做事向来有分寸,孙氏都替林秋然气得不行,她道:“食肆还有婉娘呢,人夫君都没说什么,你在这儿听别人胡说八道!你呀,以后还是得干点啥,少回萧家村!”
孙氏:“你可不许和萧寻说这些,秋然都没嫌弃咱们这俩老骨头,你倒是说起秋然不好来了。”
村里那些长舌妇人,管他好的坏的,谁家不说几句,萧家的日子好,那群人看了更眼红。
孙氏是真心把林秋然当女儿的,可不愿意听人这么说。再说了,本来萧家就扯后腿,萧寻也不在家里,还想咋地。
萧大石:“瞧你这话,我没说秋然不好,就是怕外人议论。”孙氏挺直腰杆,“他们议论值几个钱,能把汤圆送去大书院读书?你个老糊涂,你搬回萧家村住他们才乐意呢,再说了,以前议论咱家的还少。”说萧寻捡来的,是个白眼狼养不熟,说她和萧大石二人不孝,说什么的没有。真听,他们俩还在老家做牛做马呢。
萧大石挠挠头,“你说得也是。”
孙氏道:“萧寻不在家,你要担心就该多接接多送送,怕史掌柜他们有异心,那就多干活,给看着点儿,说这有的没的有啥用?”说那些,只会把林秋然越推越远。
孙氏叹了口气,“你真是吃饱了撑的。”
萧大石讪讪一笑,孙氏说得也有理。外人说话值几个钱,说来谁不羡慕萧家。
萧大石拍了把脑袋,又跑了一趟,把三人给送了过去。林秋然让林明先跟着史掌柜,可以干跑堂的活,现在前头刚好四个人,她后知后觉想到,倒不用找别的伙计了。
林春二人林秋然没给安排活,厨房也站不下这么多人,等有空了看看她们厨艺如何,再想怎么教。
家里多了人,林秋然晚上多弄了两个菜,不然也不够吃。人多了,史掌柜把两张桌子拼在了一块儿。
林春和林莺没见过这样的,以前她们哪儿能跟主子一块儿吃饭。三人站在一旁不敢动,林秋然道:“坐下吃吧,铺子忙活一天,不讲那些。”三人点点头,找了个角落坐着,对萧家他们还不习惯,也不敢伸筷子。众人忙了半天,肚子也饿,谁都没空注意他们三个吃不吃,这会儿连说话的心思都没有。
吃到一半,外头响起敲门声。这会儿都打烊了,就把门关上了,外面客人见关门了,也不会进来。
林秋然往外看了一眼,外面有个人影,黑漆漆的,赵兴站起来道:“我看看去。”
赵兴打开门,是个顶高的男人,他道:“客官,我们打烊了,想吃饭明天来吧。”
史掌柜也回头看,他跟着站了起来,“哎你这傻孩子,这是林娘子夫婿。”赵兴立刻道:“我说汤圆怎么这么像他,原来是汤圆爹啊,我是新来的伙计叫赵兴。”
萧寻笑了笑,“没事。”
他看向林秋然,“我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