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第九十章 侯府做菜
秦夫人觉得不可思议,吕郑都自报家门了,那边肯定知道他是安阳侯府的人,再稍微打听打听就知道吕郑是老侯爷,都知道了怎么才让办这么点事儿。说实话,秦夫人都想过,这家人衣着朴素,吕郑说他们还有外地口音,也让下人打听过,一家人的确是从外地来的,才刚到京城不久。如果是秦夫人,就算不好意思狮子大开口,也要把这人情用到刀刃上。比方说打点关系,再比方说,能用得到吕郑人脉、帮着引荐什么的。可帖子上只问侯府办不办宴会,林娘子说自己擅长做菜,毛遂自荐要过来。这哪里是求他们帮忙,反而还要帮府里做事。秦夫人心中不解,“侯……
吕郑把帖子拿远点,看完又拿了回来,他叹了口气说道:“那孩子母亲不止一次说过,只是小事不用谢,想来大事不会开口,就说个小的,也让咱们心安。”
再者说了,既然知道这是侯府,肯定不会不理会。对那家人来说,侯府是大树更是猛虎,关系要维系,又不能做一锤子的买卖。吕郑是什么都愿意做,可在林秋然眼中,他就是个突然出现、非要报恩、看起来有点怪的老人,估计也怕提别的要求不好,想小心谨慎些行事一点坏处者都没有,相反还很聪明。
吕郑喜欢那个孩子,却没有不知分寸地打听林秋然的夫婿在何处,就像他所想,哪怕那孩子不是敏之的后代,他也喜欢。爱屋及乌,他看林秋然是觉得不错,当然比不上汤圆。林秋然这样做,自然比一开始就在帖子上写让吕郑帮忙买宅子好得多。知理懂事懂分寸,吕郑点点头,道:“她既然有此要求,你照办就是。”或许不是简简单单的办宴会呢,林秋然想借此达成什么目的也未可知。不管怎么样,这对秦夫人来说不算啥难事。
秦夫人点点头,又看了看帖子,“家住在城东禄阳街,那边宅院不便宜,也不知是买的还是租的。”
秦夫人希望他们日子过好一点,至少不缺银钱。她写了回帖,告诉林秋然三日后侯府办赏花宴,需要提前三日过来准备宴会茶水点心菜单,如约过来就是秦夫人没提让林秋然把汤圆带着,若是提了未免显得太过唐突。日后若走得近,总能见到的。她觉得这样也好,若林秋然有本事,他们也能更安心。有生之年不知能不能见到敏之的孩子,这事又没告诉其他人,最好还是孩子他娘有本事。
秦夫人担心汤圆过得不好,看着那孩子又不禁想起外孙来,想着外孙受苦就心痛难耐。
可说实话,虽然萧家家境比不上京城这些世家权贵,可自林秋然知道有这孩子后,汤圆就什么都不缺。
林秋然刚来这儿的时候,萧大石日日捞鱼,还能往外卖,而后很快就搬到县城了,方便做生意,之后就吃喝不愁了。生意很好,家里很快就有了铺子,又攒了钱,赶在林秋然生产之前,家中已经搬到了更大的宅子了。
汤圆生下来就不用跟人挤着,出生不久,家里就买下了隔壁茶楼,把食肆做大做强,还没到周岁,家里有了酒楼。
孙氏常说汤圆命好,出生就有奶娘照顾,余安乱的时候又被徐远珩接走,安安稳稳长大。是有生病的时候,但有林秋然日夜守着,都是平安无事度过。现在到了启蒙读书的年岁,已经搬到了京城来,宅院更大,他有自己的院子,能弄个舒服,玩的东西也更多。
而且汤圆虽不知道,但是林秋然知道萧寻升官了。萧家不再是商户,汤圆有一个做官的爹,日后能科考。如今还算不上前途无量,但是至少汤圆能去读书,有读书的机会。
在孙氏眼中,这就是含着金汤匙长大了。想想萧寻小时候有啥,还有于婶儿的孩子,有啥?
并且,宅院大,玩的地方多,听林秋然说要给汤圆院子里弄个秋千,这两天选地方去了。选完之后要滑冰堆雪人,这些他依旧觉得好新奇。林秋然则心情忐忑地等着安阳侯府的回帖,她不知侯府会不会答应这事。若是不答应,还得想别的办法。
怎么才能让人了解金鼎楼的口味呢,总不能还支个摊子。金鼎楼是酒楼,开在京城,菜价肯定和在余安时不一样,支个摊子,没什么用。就这样等了半个多时辰,门房的小厮就进来通禀,说安阳侯府的小厮送帖子来了。
林秋然迫不及待地拿来帖子打开看,帖中言明侯府三日后要办赏花宴,明日她就得去商定菜单。
成了。
这帖子和林秋然写的不一样,她就是选的纸,写好放进信封里,而侯府的帖子纸质不一样,上面有细碎的花瓣。
林秋然把这个记下,再看帖子,这已经不是帖子,而是一把梯子了。三日后的宴会,提前三日过去,中间留两整日准备东西,这倒比以前做席面费事,不过也情有可原,毕竞这是办宴会,侯府家大业大,总不能跟县城里办酒席那般简单随意。
林秋然把帖子收好,和孙氏说了一声,明日要出门。孙氏问:“你做啥去?”
林秋然道:“我去侯府商定菜单,顺便给金鼎楼宣传一二。”林秋然觉得不简单,这是赏花宴,宴会期间要有茶水点心,若留人吃饭肯定要备饭,若不留宴会上还是多以好看好吃的点心为主,这要看主人家的意思。林秋然并不擅长做点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