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遇见,若遇不到,以后有机会再说。京城大是大,可有时候也小,总能遇见的。
夜色深沉,空中偶尔吹过几阵冷风,蒋思捷手里捧着鎏金手炉,把车帘掀开了一小道缝。
巷子里很静,不知何时驶过来一辆马车,停在了酒楼后门门口。车上下来一大一小两人,关系亲近,应该是父子俩,脸型鼻子很像。小孩在院子门口玩了一会儿,男人就在旁边看着。蒋思捷估摸着就是萧寻,的确还原了纸片人,宽肩瘦腰,尖下巴,眼睛狭长,挺立的鼻子,脸也白,长得怪好看的。
有点建模脸,和书里描绘的一样,这还是蒋思捷第一次看萧寻。她脑子里把林秋然和萧寻放一块儿,嗯,两人也相配。看了一会儿,门口走出来一人,正是林秋然。她穿得简单,大约是忙生意,穿了窄袖衣裳。她头发挽起,首饰简单典雅。男人冲林秋然笑了一下,林秋然和他说了句话,不过蒋思捷离得远,没听清说了什么。
很快林秋然上了马车,男人忙捞起孩子,抱着朝着马车追去。这一家三口很是和睦,很好很好,大冬天看得蒋思捷身体暖暖的。等马车驶走,蒋思捷也让车夫回府了。
大
车上,萧寻问:“今日生意不错?”
林秋然道:“嗯,有起色了,估计今儿打烊也晚。”林秋然没等打烊才离开,不过这几日回府也是晚的。她忙也不觉得累,脸上高兴,萧寻自然能看出来,想想为何高兴,就能猜出今日金鼎楼生意好来。林秋然道:“京城人比余安多多了,估计再过一阵子,该客如云来了。这是来京城的好处,地方大,若酒楼生意好,在京城别的地方可以开几个分店。
不像余安,一个就差不多了,再多没那么多的客人。林秋然是这样打算的,家里有钱,她反正要打理家产,投生意能做,开铺子也可以做。汤圆不懂这些,反正林秋然高兴,他就高兴啦。半响,他想到一件事儿,“娘,你忙完回来我和爹来接你,那等我上学读书了,也是忙完回来,你和爹会去接我吗?”汤圆马上要去书院了,他虽兴奋,可长这么大毕竟头一次离开林秋然,早出晚归,没说害怕,但心里还是有些紧张的。林秋然笑了笑,“前十日去接吧,往后也该适应了,就让小厮去接。”汤圆点了点头,“行!”
萧寻不能保证日日有空,可若有空他肯定也会去的。汤圆又往林秋然怀里钻,他还不算大,这样撒娇也很可爱的。时间过得也快,在汤圆掰着手算上学日子时,先到来的是他的生辰。这个朝代小辈是母在不过生的,人只有过了五十岁才过寿。不过对林秋然来说,汤圆来到这个世界对她的意义非凡,让她的一切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也不算过生,就做些好吃的汤圆喜欢的菜,煮碗长寿面,送上个小礼物,一家子都在,就很好了。也不是去酒楼张罗一桌,闹闹腾腾。今年徐远珩也在,去年因为家里生意走不开,去金鼎楼方便,可如今再去iu不太方便了。
林秋然打算就在家里过,她没有邀请安阳侯府的人,孩子还小,家里简单热闹一番就差不多了。
离生辰还有几日的时候汤圆每日都很高兴,他还选了个漂亮的匣子把送给徐远珩的礼物包好。
萧寻在一旁看着,难免有些吃味,汤圆还小大人似的安慰他,“爹,你不要胡思乱想。我送徐叔叔是因为徐叔叔要出远门,带着这个就能想起我。爹你现在时常陪在我身边,要出远门的时候我也会送的。”萧寻笑着摸了摸他的脑袋,“那好,一言为定,千万别忘了。”汤圆:“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萧寻还以为得拉勾上吊的,可汤圆早就过了拉勾上吊的年岁了。萧寻觉得林秋然把孩子养得很好,孙氏也这么觉得。这几日比之前天气暖和些,孙氏偶尔出门,跟差不多年岁的老夫人说话,时常能听到抱怨。家中孙」淘气不堪,也不好好读书,不管这其中有没有夸张,反正汤圆还没有让人忧心的时候。
林秋然不在家的时候,汤圆也理解,不会哭着喊着找,不会打搅。林秋然这些日子常在金鼎楼,晚上很晚才回来,晚饭都是孙氏等着萧寻回来跟汤圆一块儿吃。
萧寻对孩子也很有耐心,不过孩子长大了,管得就少了,不用他花太多心思。
就像如今,萧寻成婚了,孙氏也显少和他说什么。都这么大了,有自己的主意,有什么事夫妻间能商量着来。
但今儿孙氏忍不住开口了,汤圆被小厮带着出去玩了,林秋然也不在,正好说话。
孙氏说道:“汤圆马上就要去读书了,他在的时候家里有个开心果,他若不在我还真不习惯。”
萧寻尚未反应过来,孙氏就接着道:“不然等秋然那边不咋忙了,你俩也商量着再要一个,给汤圆添个弟弟妹妹。你看汤圆多可爱,再来一个肯定活泼可爱,日后也有个弟弟妹妹,不然等你们岁数大了,汤圆一个也孤单。你说就算生下来,府里下人这么多,也不用秋然操心。”萧寻咳了一声,他觉得林秋然现在没这个心思。萧寻是喜欢孩子的,看得出林秋然也喜欢,不过汤圆终于长大了,轻巧了,难道又要多一个?
这事自然是依着林秋然,萧寻觉得够呛,本来怀汤圆的时候他就不在,也没帮上多少忙,如今汤圆长大了,他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