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第四十二章
第四十二章
到了第二日,容安却早早地来了,东宫的马车停在国公府外,就等着里头的人上车。
薛明英才给母亲喂了药,守在床边,见侍女通传东宫来人,掩不住的燥意从眉间掠过。
自从下定决心嫁去岭南,她就没打算再回头,上京这六年她只当自己年少不懂事,走错了路,好在及时悬崖勒马。
可他偏偏要逼着她陪他用膳。
看着她时,他仿佛在重温过去,仍是高高在上的那人,唯一的区别便是,他愿意稍稍屈尊降贵,将目光落在她身上,不似过去那般毫不上心。薛明英只觉得烦扰。
一旁的陆原看她眉头紧皱,斟酌了下,问道:“阿英,可是太子殿下做了什么事,让你为难?”
薛明英侧过头,看了眼喝过药后沉沉睡去的母亲,一时沉默不语。“你若不想去……"陆原本想由着她心意,可想到夫人是东宫派人去江南寻医,千辛万苦从鬼门关上拉回来的,说出的话就变了,“也得顾忌着些,你母亲病尚未好全,时大夫奉命从江南而来,可以来,也可以走,若太子殿下一时生怒,改了主意……
他这些话并非空穴来风。
太子殿下去岭南要人之事,他曾从夫人口中得知,当时就觉得以储君强硬的性子,不会善罢甘休,迟早要闹出些什么。没想到东宫还没动静,夫人却生了病,最后还是仰仗那位储君才换来一线生机。
他深知这番话多少有些对不住眼前这个孩子,可孰轻孰重,他心里有杆秤,这辈子连他自己都排在夫人之后,谁也越不过夫人去。薛明英垂下眼睫,也知道此时此刻惹怒他不是件好事,将母亲的手掖进被里,从床沿站起来,出了房门。
容安已在上房外等了小一会儿,不知怎的,今日格外着急,急得浑身出汗,用袖子在头上抹了把。见她终于出来了,忙笑迎上前道:“薛娘子请罢!车在门口呢,就等着您登车了!”
薛明英没应他。
容安不仅没有半分恼怒,想起昨天夜里主子急召了礼部侍郎入宫,要人在登基大典里头添几道仪式,对她越发恭敬起来,一口一个奴婢自称着,笑得讨好俨然将她当成了另外个主子。
临登车前,薛明英发现这次来的马车和前几次些许不同,车身上刻纹繁复,连车辕也覆了彩漆鎏金,看着便有股威严之气,叫人望而却步。薛明英顿了顿,容安笑着催了她一声,她这才紧抿着双唇,一步步踏了上去。
等她推开车门,正低了身想进去里头,浑身寒毛突然竖了起来,顿觉不对。一展眼,车厢里头正正坐着一人,拿着本不知什么书在看,难得的散漫,却又矜贵天成。
见她愣在车门那里一动不动,李琦唇角微勾,随意指了指侧边座位,“坐。”
薛明英敛眉低眸,遵命坐在了他指定的位子上,两膝相并,面无表情。李珀放下书,打量了她几眼,又拿起了书看。行到中途之时,他见她靠在车厢上,呆呆地望着车窗,倒有几分从前稚气模样,会追着他问些无聊的问题。
比如他看的什么书。
或是他喜欢谁的画。
当他跟她说自己很忙时,她便会露出呆呆的样子,无措地望着他,问是不是打扰到他了。
他没说是,也没说不是,只让她给自己倒杯茶来。这时她便会站在他面前,两只手背在身后纠着道:“是我不好,让殿下分心了。”
当时他不以为意,觉得她太过自大,让他分心,她还没有这样大的本事。现在看来,有些话说得或许过早,有她坐在一旁,他拿了兵书在手,往日对排兵布阵尚还算有些兴致,眼下却频频分神,落到她身上去。比起从前,她倒是真长大了些,不似从前像个孩子,真有些大家闺秀的模样了。
是大家闺秀,有些位子自然就担得起了。
李琦心下转过几念,从书里抬头,正眼看了眼她,隐含了笑意吩咐道,"给孤王倒杯茶。”
薛明英心里闷着口气,脑中有过发作的念头,终究还是忍了下来,默默倒了杯给他,当的一声放在他身侧的黑檀木几上,没说话。李瑜抿了一口,看着她道:“滋味不错。”她倒是什么都做得好。
马车停稳后,薛明英迫不及待想下车离开,却被人拦了拦,留在了马车上。等他下去后,她才从车里出来,一眼便看到了大片开阔的草场,一时不察,愣在了原地。
因是冬日,草苗稀疏,绿意还未从土里萌发,看过去光秃秃的,有股荒意。但那一排望不见头的良马被人牵着,许有百来匹,仰头嘶鸣长啸,热闹得不像话,仿佛正亲临一个赛马之会。
谁也想不到,这般大的阵势,会是只为一人择马。“孤王听说你喜欢上了马术,是吗?"李瑜在车旁等着她,见她提裙而下,朝她伸出手。
薛明英将视线放在马场里头,看了一整圈,余光见他将手背在了身后,才仰头看向他道:“太子殿下不是说用膳,为何来这里?”他救了她母亲,好意带她来马场挑马,她闷气生得倒足。气什么?
他不是说了不治她罪?
还是在他面前就不会笑了。
“明知故问。”
他甩下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