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天生的本事
定下了拜师的事之后,家里就在最近几天里选了个黄道吉日,有宋文掏钱割了一刀猪头肉二角清酒,买了葱姜蒜象征聪明伶俐、精打细算和手艺鲜活。陈了这个还有发糕、红糖、整鸡、米面油粮,象征事业发达、日子红火、吉祥如意,灶不缺食。
这些便是厨行拜师的规矩,,行如束惰六礼,一样都不能少,除此之外还需要有一方烈酒象征薪火相传。
不过在这一方面,因为唐纯酷爱市井之中的梅酿酒,其酒用青梅浸泡,酸甜解暑,比如酒更像果汁多些。
宋文又亲自去货郎处买了两大坛子回来,足有四五十斤,差了吉祥和花生去与唐老爹关系不错的人家里请人一起来吃一遭。好让大家都知道,以后莺姐儿就是唐家正经的传人,往后不管来十里坡长住短住都不是因为宋家不爱惜她把她往外祖家赶,而且因为家中格外爱惜才不得不放她出来学些本事。
唐老爹也闲不下来,他亲自跑到杀鸡于家,用五百个钱换了于家兄弟杀了七八年鸡的剁骨刀,锋利得吹毛断发,之后这就是宋莺的主刀,也就是乡下干杀鸡贱事的多,这样养了五六年的刀才这么便宜。要是拿到宁州府去,少不得要多卖一吊子钱。
这么折腾一回,不出一日。十里坡的人就都知道宋莺以后要继承祖父家业了。
城里人或许会有疑惑,为什么宋莺要自甘下贱去厨房侍弄汤水。不过在乡下,不管郎君还是娘子,乡里人都觉得不学门手艺以后肯定是要早早饿蹬腿儿的。听说了这事不少人一边准备贺礼,一边偷摸议论唐家的事。勤婆子觉得不值当,道:“也就是季老娘不中用,年轻时便是不下蛋的鸡,害得唐老爹每个一儿半女继承手艺,不然也不能叫外人落了去。”这个外人不仅包括宋莺还包括唐俗。说这话的人当然不是为唐老爹不值得,而是恨自己为啥没占着这便宜。乡里乡亲的,就是要收养为什么不收她女儿?送她儿子念书不比送唐俗这样的野种念书更好?可见唐老爹是猪油吃多吃糊涂了,这般想着,勤婆子便暗自把打算送过去贺礼的鸡蛋换成了山楂,这个吃多了消食,或许能让唐老爹消了猪油也未可知。听见这等不要脸子的话,这几日得了莺姐儿好处的萝卜头家长少不得要为孩子多说两句。
尤其那日吃了莺姐儿一碗酸汤锅子的姚老娘,这几日,她日日得莺姐儿一碗汤水下饭,不过养了三五日就能从小院子里转到村口扶着树说话了。看着勤婆子这刁人,姚老娘道:“就你能耐,天生就是只鸡,我们没那本事做不成鸡,只能做个本分妇人。”
一句话说得勤婆子脸色涨红,伸手就要去撕姚老娘的嘴。乡下妇人看着再和气,打架上手都是寻常事,就是当下闹了个没脸,事后再假装无事自己贴一张脸皮就是了。
但勤婆子忘了对面是病殃殃的姚老娘,平日出门散步路过别人家门口,主人家都心惊胆战的,害怕人晕在门口被姚六那个泼皮赖上讹钱。六柱娘牧氏便拉住勤老娘劝她算了道:“姚老娘身体不好,你真要动手,把她推倒了,姚六做梦都要来你家谢你。”顺带摸瓶油走。
这话劝得姚老娘嘴角一抽,觉得牧氏笨嘴拙舌,说出来的话太不好听。但谁都知道姚六就是这样的人,勤婆子也是这样的人,她很懂姚六的心思,一犹豫便收回了手。
但姚老娘却想试试自己多吃了几口粮的力气,当下便给她甩了两个耳光在脸上。没肿,可也有挺深的印子,痛得勤婆子捂着脸尖叫。乡里人都看得发笑,却没一个人为这刁蛮婆子挨的几个耳光发声,无他,勤婆子平时便爱在乡里捣三捣四地挑唆人骂架打人,很多人都想抽她。再说他们现在更在乎姚老娘,有人都惊讶地道:“姚老娘,你长劲儿了。怕是真的要好了。”
这都几日了,就是回光返照也没有这么久的。“莺姐儿做的饭不跟你们做的一般,我吃了她做的菜才开胃,开了胃又能吃得下药,自然慢慢好起来了。”
姚老娘也是个投桃报李的人,很愿意给莺姐儿做脸子,让她以后别忘了绿豆,就是以后开馆子,使唤绿豆过去做个跑腿的也不至于饿死了。有了姚老娘胃口大开大战勤婆子的事,乡里其他不满意的唐老爹把唐家的手艺传给外孙女的,心里也渐渐歇了心思。什么手艺都得讲一个天分。姚老娘食不下咽这么久,老大夫都交代过她家里人让在村里讨百家饭,看谁家的更合胃口,就让她提着米面菜蔬去谁家吃饭。绿豆这一年多为祖母拿菜去了不少人家换吃食,姚老娘都吃不下去,最后全便宜了姚六。
如果说把让姚老娘吃饭的事看做学唐老爹手艺的机会,那这个机会原本大家都有,但最后只有莺姐儿闯了进去。
王五也在一边帮腔,说是那马头村的董家人吃上了瘾,每日都要买一釜的酸汤锅子回去和亲朋好友一起分了下饭。
嫉妒和不忿那都是对自己能够得着的人发出来的,经过王五和姚老娘的念叨,他们都觉得自己离莺姐儿越来越远了,于是再也没人提唐老爹把手艺传给夕边是否损害了村里利益的话。
五月初六便是顶好的日子。唐家林林总总来了十几个人,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都有,坐了足足三大桌。
宋莺穿了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