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第60章
余国栋婚宴后,柳绵绵又多留了一天,和他们商量搞榨油坊的事情。开榨油坊也简单,只要资金到位、设备到位,乡里同意,很快就能开起来。留下村是个大村,离乡里不算太远,处在西面不少村子往乡里走的必经之路上。
村里原先有个老地主,用剥削佃农挣下的钱在路口修了一座大宅子,建国后,老地主见形势不妙,拖家带口地跑了,那座宅子也就归了村里所有。可惜这座宅子离村子有点远,孤零零地杵在路边,村里也想不好拿来做什么,就堆了些杂物。前些年“运动”的时候,倒是有红小兵在里面嚅曜了一阵子,把房子都曜曜得乱七八糟了,连墙都倒了一部分。柳绵绵有原主的记忆,琢磨开榨油坊的时候就看上了这里,和余国梁他们一商量,大家都觉得合适。这地方刚好在路边,交通方便,而且房子因为被嚅唱得不成样,住人不太行的,所以要是租的话,应该也花不了几个钱。就是需要修补一下。
想修补起来住人难,修补起来开个作坊,其实简单的。然后就是乡里那边,余国梁因为买化肥和种花生的事情,跟乡里关系处得很好。而且这半年,他自己搞种养殖,也知道各项政策的重要性,经常主动跑乡里了解政策,因为柳绵绵之前就提过办榨油坊的想法,他其实也一直在关注的,所以审批什么的,他是有信心能办下来的。再就是宣传了。
乡里也有榨油坊,不过那个榨油坊的设备非常老旧,还经常坏,乡里也没钱置换新的,只能修修补补的用,所以每个月只营业半个月。就这,榨出来的油质量也非常一般。
这也是柳绵绵提议开榨油坊的原因之一。
明显有市场有需求,但是乡里各方面建设都需要钱,资金有限,顾不上这个“小事情″。
确实,单看眼前,群众的榨油需求并没有那么强烈,乡里那个榨油坊也还能凑合干。
但是,随着新品种花生的出现,前进乡数量庞大的、原先大多被闲置了的山地,会逐渐都种上花生。不用太久,就明年吧,全乡花生的种植面积和产量就会大幅度增长。
到时候花生会成为前进乡的重要经济作物,老百姓会背着花生排着队来榨油。
当然,前提是他们得让更多的人知道,这里有个榨油坊。开起来之前就常规宣传一下,开业以后可以搞几个活动,这个到时候再细说。
剩下就是资金和设备了,这个就更没问题了。柳绵绵一项一项地梳理,原本感觉很难的事情,到了她嘴里,立马就变得轻松无比。
刚嫁进来的林山梅目瞪口呆,悄悄扯扯余国栋的袖子:“你妹这么能干的啊?”
她之前就见过原主两回,一回是来家里吃饭,一回是在乡里偶遇,基本没怎么说过话,只听余国栋说自家妹子脾气大,可真没想到,她这么厉害。这么厉害的姑娘,脾气大一点不是再正常不过吗?余国栋挠挠脑袋,想说老幺从前好像没这么厉害,但是又不太确定,毕竟从前家里没钱,说不准是原来的环境限制了老幺呢?于是只能含糊说:“是挺厉害的。”
林山梅顿时两眼放光,悄悄说:"咱们可得听你妹的,我觉得啊,跟着她以后咱们没准也能挣大钱。”
她和余国栋其实也处了挺久了,这年头像他们这样,处了这么久才结婚的,其实是很少很少的。也是她家里思想太古板,老觉得她不能越过前头的哥哥去,不好听,怕她哥更难找对象。
不过,林山梅觉得自己等待了这么久,其实也没白等。原先余家条件一般般,他们要是结婚早,余家不可能给她那么多彩礼,更不可能办那么多桌酒席的。
她虽然结婚晚,但是余家因为又推辞了婚宴,所以给她加了彩礼,至于酒席,不管是出于补偿她,还是趁机在村里博个面子,总归最后得益的人是她。之前她一直没结婚,他们村里还有些闲言碎语,但是婚宴结束以后,相信村里很快就会传开了,她的婚礼可是很体面了。更不要说,现在余家有鱼塘,有山地,接下来还要办榨油坊。虽说她也不是那种嫌贫爱富的人,她和余国栋是偶然认识自由恋爱的,感情还是很深的,但是谁又会不喜欢婆家有钱呢?能过好日子,自然是不想过穷日子的。
这一回,就是余永诚和许丽也没说什么反对的话,孩子们有想法,他们尽全力去支持就是了。
当然,夜里没其他人的时候,老两口也会有些恍惚,这一下子养鱼一下子开榨油坊的,就像乡里围墙上画的那些标语,这真要齐心协力奔小康了?王志远倒是念念不忘养猪大业,正好刘婶老两口这几天也在,王志远不知怎么的,说服了刘婶他们,老两口答应拿出积蓄来投资他搞养猪场。除了刘婶两口子,他也找柳绵绵和沈维舟了,他自己的积蓄加上爹妈给的肯定也不够嘛。他说自己早都看好了地方,就留下村后山前面的那片荒地,而且也旁敲侧击地跟村支书打听过了,租金不贵的。
柳绵绵看着他黟黑皮肤露出一口大白牙,觉得他有这样的毅力,于什么都会成功的,自然也是一口答应。
当然,年前是来不及了。
而且养猪也不是什么简单的事情,王叔说自己有战友在国营养猪场工作,准备安排王志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