熔池小说 > 玄幻魔法 > 万古神帝:唯我帝一 > 第125章 火魔陨,幻魔出,凝聚神之命格

第125章 火魔陨,幻魔出,凝聚神之命格(1 / 3)

“帝一师弟快看,此山好是秀丽。”梅兮落指着远山,笑靥如花。

“那是孔乐山,距离圣明城不过千里,据说山上有一座古塔,足有七十四层高,已经屹立了几万年,站在山顶,能够北览圣明城中的风光,南望大明河的水光天色。”钟瑶在帝一身旁柔声解答道。“孔乐山……”

帝一站在天琴飞舟甲板上,两侧有云霞掠过,地有炊烟,天有苍鹰,远处圣明城如一头猛兽趴伏在地面上,比定玄州城还要庞大数倍不止。

这里曾是圣明中央帝国的帝都所在,圣明中央帝国覆灭后,便由凌霄天王府坐镇。

从灵鹃丘去冥王剑冢,要从圣明城外经过,这才有机会见到眼前一幕。

“古今多少帝皇,日月山川未改,昔年帝皇何在?”

向正峰站在一旁,打量着银月临空,生出这个感慨,银月临空自不会理会他,只是倚枪望远空。一路上,见到了中域的无限风光,也将沿途不死血族兵祸所造成的生灵涂炭收入眼底。

与不死血族所造成的伤亡相比,那日定玄州城内的大战都显得不值一提了。

有时候,死亡只是一个数字,只有真正亲眼见过,才能明白战争的残酷。

不死血族与人族之间,注定是只能存在一个,无论谁是最后的胜者,都不会给另外一族留下活路。过了圣明城,有涌江汇入,河面变得愈发开阔,烟波浩渺,如同大海。

前方的云霞忽然染上了异样的血红,绵延数千里,血煞之气随风吹来,令所有人都神情变化。不死血族,终归还是来了。

血云中,有慑人的恐怖气息传出,比起灵鹃丘上的十圣还要强大十倍不止。

夏王爷从血云中飞出,身后的十字架上钉着数位人族圣者,其中就有燕凯旋。

他们并未死去,只是被血色锁链贯穿了圣躯,不断抽取着体内的圣血。

八部血神旗立于血云之上,拱卫着一道帝袍银翼的不死血族身影。

这道身影朝着天琴飞舟垂下一道目光,有血色规则凝聚出血矛,朝着飞舟直插而来,圣威之强,压得帝一等人几乎无法动弹。

铮!

伴随着一声剑吟,诛天剑从舟内飞出,剑道玄罡与血矛碰撞到一起,血矛破碎,诛天剑也被打得倒飞而回,落入青羽剑圣的手中。

帝袍银翼身影轻咦一声,饶有兴致的看向青羽剑圣。

“你竞然破入圣王境了,本帝本想直接将你杀死,现在倒是改了主意,若是将你炼成血奴,一定威力不俗。”

飞舟上的众人皆是心中一沉,敢自称“本帝’的,只能是不死血族的某位血帝,加上八部血神旗和夏王爷,来人十有八九是黄天血帝。

青羽剑圣面色沉凝,先前一击,她动用了全力,黄天血帝却只是垂下了一道目光,二者之间的差距,并没有因为她破境圣王而缩小多少。

她看向身旁的梅黄生,沉声道:“待会儿我自爆圣源,拖住黄天血帝,你带他们走。”

“你一个人又挡得住多久,要爆也是我先来,让老夫这颗圣心内的浩然正气,先灭掉十万不死血族再说。”梅黄生执拗道。

二人争执之际,那具赤火梧桐棺飞出,棺盖滑落,在众人惊异的目光中走出一道红发干瘦的高大身影。只有青羽剑圣还保持着平静。

“火魔天王,你总算醒了。”

梅黄生也认出了棺中之人,十分惊讶。

火魔天王,第一中央帝国开国十二天王之一,是青帝大弟子潇生,池瑶女皇的大师兄。

两百多年前,外界便传闻他已经陨落了。

潇生是先天火灵所化,并非人族,也没有留下后代,除了池瑶女皇外,便和定玄王薛王朝关系最密,互为师友。

那日定玄州城大战之后,潇生被九首麒麟击伤,逃出城后一路抵达了灵鹃丘,正好撞破了老仆下毒毒害青羽剑圣的场面。

是他一掌击杀了老仆,救下了青羽剑圣。

但他自身的生命力已经消耗殆尽,无法再保持清醒,躺入赤火梧桐棺内沉眠。

潇生的生命已经走到了尽头,本源干枯,已经无法保持人族的模样,皮肤赤红如熔岩,显露出火灵本体。

他回头看了帝一一眼,露出略显干涩的笑容,道:“定玄王总与我讲,江山代有才人出,一代新人换旧人,灵鹃丘上那一战,你的表现我以圣念尽数看在眼中。女皇有容人的胸襟与雅量,以你的天赋,留在黑市也好,加入朝廷也罢,只要不与女皇为敌,你先前所做的那些事情,都能一笔盖过。”

帝一与潇生对视,明知道潇生是池瑶女皇的师兄,是朝廷的天王,与黑市处于对立面,但此刻,帝一还是对他生出了由衷的敬意。

“前辈的话,帝一会记在心中。”

潇生点点头,看向青羽剑圣和梅黄生:“我没有久战之力,修为与战力也不复巅峰之时,但圣源还在体内,以我残朽之躯,带走不死血族的一位血帝,也算是死得其所。”

“九步圣王自爆圣源,威能毁天灭地,你们尽量离得远些,免得受到波及。”

他声音平静,说罢便迈步朝着远处的血云走去,身上的气势变得越来越强,在天穹之上,

最新小说: 日穿十分钟,从废土挖宝开始成神 遮天:我,杨戬传承,显圣真君! 斗罗:千仞雪陨落?我一剑弑神 旧域怪诞 腰软娇雌超好孕,被大佬们疯抢了 同时穿越,功法速成的我在玄幻 绝世唐门之太初神主 神印王座:戒律圣子,骗麻众女! 神印王座:虫族母巢,万灵之主 禅观与净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