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廿三,骤雨初歇。太子河面浮着碎冰般的阳光,水位线在青石上褪出三尺泥痕。贾玌负手立于河岸高处,玄色披风被晨风吹得猎猎作响。他望着河对岸朦胧的山影,眼中闪过一丝锐利的光芒:"传令——全军渡河!""呜——"低沉的号角声划破天际,早已蓄势待发的庆军如同苏醒的巨兽,开始有序渡河。河面上,百艘战船首尾相连,临时搭建的浮桥在工兵熟练的操作下延伸向对岸。先登营将士率先涉水而过,神策营精锐紧随其后,铁甲在阳光下泛着寒芒。"报——!"前锋哨骑飞马来报:"镶蓝旗以跨过太子河,向东北方向溃逃,苏瑾言将军率大军追击!"“倒是演得卖力。”贾玌呵笑一声,随即翻身上马。这出大戏演得不错——苏察阿礼按贾玌的吩咐将镶蓝旗带往抚顺方向。——————盛京大政殿内,皇太极手中的军报"啪"地落在金砖上。镶蓝旗弃守本溪的消息与贾玌渡河的急报同时送到,像两把尖刀插进他的肺腑。"苏察阿礼这个懦夫!"齐尔哈朗一脚踹翻鎏金香炉,"说什么粮草不足......""够了!"皇太极突然暴喝,声音在空旷的大殿里回荡。其实打到现在,所有人心里都门清——大清,已经山穷水尽了!自折戟西平堡时,国库就已榨干,可登上汗位的皇太极不甘心,硬是薅空了整个辽东,征收各女真部族的最后一点余粮,进攻朝鲜,这才勉强拉起十几万大军。可随着辽阳一败,精锐尽丧,后勤彻底崩溃!镶蓝旗的后勤早就开始断粮了,再不退兵,等待他们的,只能是活活饿死。而如今盛京的情况更糟——皇太极御驾亲征辽阳时,带走了近半的军备辎重,如今城内的存粮,恐怕都撑不过两月之久……"诸位。"皇太极忽然开口,声音出奇的平静,"你们说,朕现在……该怎么选?"没人敢回答。齐尔哈朗握紧拳头,咬牙上前:"皇上,不如让末将率兵突袭贾玌的中军!就算玉石俱焚,也要让庆狗知道,我大清还没亡!"范文程眉头紧锁,依旧坚持自己此前的提议,退回赫图阿拉——!"皇上,盛京虽危,但若突围北上,未必没有东山再起的转机......"多尔衮冷哼一声:"范先生说得轻松!盛京一丢,贾玌必定会一路追击,到时候我们在赫图阿拉又能苟延残喘几日?"说罢,多尔衮上前一步,拳头捏得咯咯作响:"皇上!臣请战!盛京若弃,从此大清再无逐鹿之力!""多尔衮!"皇太极极为头疼,冲着多尔衮厉喝,"你难道还看不清局势?!""臣看清了!"多尔衮目赤如火,"若撤回去,不过是等死!八旗耗尽,辽阳一败,府库空了,粮草断了,难道回去便有力气重振金国?"殿内空气凝滞如铁。多尔衮这一声怒吼,犹如掷地惊雷,砸得整个大殿鸦雀无声。齐尔哈朗低垂着头,目光闪烁,而范文程则长叹一声,不再言语。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等待着皇太极的回应。皇太极的手指死死握紧御座的龙首扶手,金漆被他掐得咯吱作响。他盯着多尔衮,心中的怒火翻涌而上——曾几何时,这个曾经对他俯首帖耳的弟弟,竟敢如此高声反驳自己?——大汗的权威,似乎在这一刻,已然摇摇欲坠。他缓缓眯起眼睛,冰锥似的目光在众臣脸上一一扫过,最后停在了殿外那轮红得刺眼的残阳上。山穷水尽,何去何从?良久,他终于开口,语气冷得彻骨:"都给朕……退下。"众人愕然抬头。范文程还想再劝,却见御座之上的那道身影疲惫地挥了挥手,仿佛整个人都被抽空了力气。——他不再是那个意气风发、挥斥方遒的雄主,而只是一个陷入绝境的困兽。殿门沉重合上,最后一缕夕阳被生生掐断。皇太极独坐御庭,冷汗浸透龙袍。他望着自己颤抖的指尖,忽觉胸口一阵绞痛——恍惚间,竟见努尔哈赤的魂影立于案前,那双曾令建州震颤的眼睛,如今只剩失望。"父汗......"他踉跄起身,金冠坠地。幻影如烟消散,唯余窗外乌鸦凄厉的啼叫。——天命,难道真要绝于此?......子时三刻,神殿。铜铃在黑幡间摇晃,发出令人心悸的声响。老萨满身披熊皮,脖颈上挂着七枚骨制的铃铛。见皇太极到来,他浑浊的眼中闪过一丝怜悯:"皇上要问天意?""朕要知道,大清还有没有转机。"皇太极的声音嘶哑得可怕。萨满长叹一声,从祭坛下取出龟甲和蓍草。他点燃特制的香料,青烟缭绕中开始念念有词。龟甲在火上烤得噼啪作响,裂纹渐渐显现!"如何?"皇太极急切地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