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上走走停停,顺着少年漂流的痕迹……”杨涛小声哼着歌。
在这起风的时候,唱这首起风了,杨涛感觉还算应景。
时间从来就是最不值钱的东西,不知不觉的又过了两年。
转眼间已经到了1966年,这一年这一片大地起风了。
小桃子初中毕业,杨涛没让她继续上学,而是让顾佳走了点关系,进了南锣鼓巷百货商店。当了一个人人羡慕的售货员,总算是了结了杨涛一件心事。
小桃子成绩不算好,但是也不差,能够上高中可是杨涛却没让她去上。
还以为很难说服自己妹妹,谁知道杨涛一提,小桃子就答应了下来。
杨涛对此还有点纳闷儿,这小丫头是不想上学了?
最后一问,才知道,小桃子不是不想上学,而是她不想让哥哥难做。
“要是没有这阵风暴,让小桃子读高中,考大学才是最好的出路。”杨涛心里有点感慨。
除了小桃子,五岁的小安安,这会儿已经满巷子到处跑了,跟在顾家的一群孩子身后。
又过了两年,顾家又有了新的变化,首先就是大哥家的大侄子顾山。
在1956年生下闺女顾艳之后,又在1964年有了一个小儿子顾兵。
二儿子顾海,也在同年有了一子顾晨。都是在饿肚子之后,定量恢复了,没了节制才有的。倒是大哥家的闺女,在生下闺女黄玉之后的第三年也就是1965年,总算是生了个儿子黄希。二哥顾地家也没让大哥专美于前,他家也多了三个孙子。
分别是大儿子顾贤生了个儿子顾云,二儿子顾良也生了个儿子顾城。
三儿子顾德结婚三年,在1964年也有了第一个儿子顾明。
三哥顾玄虽然这几年只多了两个孙子,虽然还有一个还没出生,可是他又给小儿子娶了媳妇,也没有落后多少。
大儿子顾仁,和妻子刘梅结婚四五年了,1963年就有一个儿子顾章,现在刘梅又怀了二胎。二儿子顾义,在64年年底结的婚,去年就生了一个大胖孙子顾源。
三儿子今年刚刚成亲,媳妇儿陈香,这会儿还没孩子。
四哥顾黄家老大顾爱国,也在今年结婚了,媳妇儿名叫潘蝶,小两口当然那也没孩子。
杨涛也已经习惯了,顾家每年都添丁进口的日子,毕竟最开始人口就多。
在这个还没计划生育的时代,讲究人多力量大的时代,这膨胀速度完全就是指数级的。
顾家的扩张速度,也就只有等计划生育之后,才会慢下来。
不过到那个时候,这一家子怕是得有上百人的规模了。
杨涛并没想过要生多少孩子,有小安安和小圆圆两个就足够了。
虽然再多生几个,他也养得起,可是他却不想这样。
什么开枝散叶?有血脉传承下去就行,而且孩子多了,自己又不是什么端水大师。
到时候一群子子孙孙的争家产,也够闹心的。
一子一女足够了,自己到时候挣下的家业,足够两个孩子分的。
至于孙子辈,就不关他什么事儿了,虽然杨涛觉得自己的身体各项属性远超常人。
多半能够活很久,不过那会儿自己就是老祖宗,一群不肖子孙敢在自己面前放肆?
不想那么远,即便是真有不肖子孙,那也是几十年后甚至他百年之后的事了。
杨涛自负,在他还活着的时候,家里没人敢和他炸毛。
相对于小安安这个调皮蛋,杨涛更喜欢自己闺女圆圆。
小丫头现在也两岁多了,长得跟个瓷娃娃似的,圆圆的脸蛋,圆圆的眼睛。
这让杨涛感觉自己给闺女取的小名圆圆一点没错。
而且小丫头并不是什么毛躁的性子,反而很安静。
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趴在爸爸怀里听他讲故事。
不过最近,杨涛给小姑娘讲故事的情况逐渐减少了。
因为这风就要刮起来了,很多故事现在逐渐变得不合时宜起来。
咱们的传统故事,不少在这会儿被打为糟粕,什么天仙配,白蛇传,梁祝,牛郎织女等等。所以小姑娘最近不和爸爸天下第一好了,而是更喜欢妈妈了。
这让杨涛很伤心,他没想到就只是不给女儿讲故事,在闺女心里的地位就降低了。
杨涛家现在没有人会被风暴波及,在小桃子这个有可能陷入其中的妹妹找了工作后。
这风暴就和他们没啥关系了,毕竟一家人都是工人阶级。
只要不在单位里面上蹿下跳当积极分子,安安稳稳的低调度日还是没人招惹的。
不过顾家那边,不少孩子没办法,只能被风暴挟裹着往前走了,因为根本停不下来。
其中在1955年之后的因为年龄还小,倒是波及不深,最多也就是学校停课。
不过几个十四五岁甚至十七八岁的侄子,却没办法了。
就像是三哥家的小儿子顾森,1948年出生的,今年十八岁,是家里的读书种子。
在这个小学五年,初中两年,高中也只有两年的时代。
顾森在十六岁的时候,也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