熔池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明世家五百年 > 第174章 太想进部了(第五更)

第174章 太想进部了(第五更)(2 / 2)

要忘记他身上还挂着心学干将的身份,心学等待了这么多年,终于等到了一个真正出身纯粹的三品大员,而且担任礼部侍郎这么关键的位置。

永乐九年的会试刚刚结束。

这个时候开始微微变革,是最好的时间,真等到乡试前夕或者会试前夕,那就晚了,即便是皇帝也不会同意他变革的。

“陛下说依旧保留我入值文渊阁的身份,所以日后我应该还会时不时回文渊阁同诸位一同理事,诸位可莫要不把我当自己人了。”

李显穆微笑着抛下一颗重蛋!

果不其然,方才听到李显穆担任礼部侍郎时,尚且能平静的众人,纷纷惊呼出声。

“明达,这玩笑可不好笑,你说的是真的?”

就连一向沉稳的杨士奇都急声问道:“陛下真的让你入礼部同时,还入值文渊阁?”

得罪李显穆确定的答案后,文渊阁中顿时陷入了良久的沉默,空气都凝固了。

李显穆当然知道他们为何这么震惊和无言。

因为内阁是皇帝的秘书,之前就说过,没有票拟制度的内阁,就连最弱的建议权都没有。

实际上这还是高抬内阁了,不仅没有建议权,由于内阁大学士只有正五品,在正式的处理政务中,很多时候就非常尴尬。

官大一级压死人。

绝不是说说而已。

可现在李显穆是正三品,在文官体系实权中,不算布政使这种外官,京城里面,在他上面的就只有六部尚书和左右都御史了。

礼部侍郎加内阁大学士,这实权甚至都要超越礼部尚书了吧,毕竞礼部侍郎不仅是尚书的下属,还是分权制衡尚书的,再加上无所不管的内阁大学士。

李显穆竞然一跃而为九卿级别了!

“陛下怎么会同意这么奇怪的旨意呢?”

几人都是百思不得其解,想不通皇帝怎么会同意李显穆在这个年纪就升任高官,这是真不准备给太子留点升官余地了?

朱棣若是知道几人所想,必然会大笑道:“若是能让你们想明白朕的思维,那皇位不如让你来做。”李显穆倒是略微能猜出一点朱棣的想法,但他不在意,只要权力是真的就行,他进六部就是为了改革去的。

第一个进礼部,正如杨士奇等人所猜测,就是为了改革科举,大范围的改变目前看来不可能,一个礼部侍郎还没那么大的权限,但是改变一些科举内容他已经能够做到。

最重要的是,作为礼部侍郎兼翰林学士兼华盖殿大学士,他担任会试主考官,根本就没人可以和他抢。永乐九年的主考官是他师兄王艮,作为永乐三年的榜眼,其后又担任翰林学士、内阁大学士,之后进入六部担任郎中,再加上他是心学大儒,在士林中声望深厚,担任一介主考官还是没问题的。在会试之后,王艮就调到了浙江担任按察使佐官按察副使、金事的分道之职,提督学道,职责是督理一省学校教育及各种文化学术之事,这是正四品的官职,以京官调任升一级的惯例。

现在他调任礼部侍郎,和王艮遥相呼应,心学必然威势大振,再加上连续两届心学一派担任主考官,也会形成一种声势。

李显穆颇有些感慨。

从永乐六年守孝回来后,短短五年时间,他经历的可真是太多了,先是促成了迁都,然后跟着皇帝北征,后来两次救下太子,又巡抚江南,最后还跑到日本一趟,把日本天皇抓回了大明,促成了石见银矿的归属。

升官看起来快,但和经受的这些劳累比起来,似乎也不算是什么了。

“李显穆。”

李显穆心中自言自语道:“不能懈怠啊,忘记了父亲的七大恨吗?”

最新小说: 政哥:我家老六,咋成千古一帝了 朱棣:我家老四,在搞工业革命? 状元郎 乱世:我无限白粥,号大贤良师! 大明:一句重八,朱元璋当庭失态 法兰西之父 马皇后:重八,我后宫真没藏男人 我的道观通历史,开局老朱来上香 三国:雄据江东,开局霸王之力 红楼:我能升级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