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莲教主等人授首,塔山下的乱战也逐渐进入尾声。
山东全境再无战火。
各省、府、县官员皆翘首以盼李显穆死在战场上,但那自然是做梦。
在鸣金收兵后又多了约一个时辰,寿春侯回到了军营中,并无太多欣喜之色,只低声凝重对李显穆道:“衍圣公的尸体找到了,被贼人正面一刀捅死,尸体已经从山上搬下来了。”
衍圣公终究还是死了。
李显穆却颇为轻松,“侯爷不必担忧,不过是路边一条,死就死了,此事自有本官一力承担。”寿春侯没再说话,待收拾完战场后,当夜扎营,翌日天亮后便回返济南。
翌日。
李显穆正在巡抚衙门中,寿春侯走进后,径直开口道:“抚台是直接开始写奏章汇报山东诸事?还是等之后再汇报?”
李显穆从案牍中抬起头来,揉揉发酸的手指,“如今山东虽然暂时平定,但编户入籍的工作还没有完成,山东数十万流民要安置回乡土,怕是还有不少时日,侯爷可以先行汇报军功事宜。”
“朝廷的调令下来了,让我三日内整军返京。
若还有何事,不若直接道出,你我此番同行一场,也算有缘,若无事,我打算今日就走。”这么快!
李显穆是巡抚,而寿春侯则是纯粹为了平定山东造反之事而来,现在反贼皆灭,他便要班师回京,不能再和李显穆同行了。
“那在下就恭贺侯爷凯旋,回京后陛下定有所赏赐,祝侯爷仕途昌盛。”
寿春侯望着李显穆,良久拱了拱手,“我是个粗人,很少服气什么人,除了陛下外,抚台是我第二个服气的人,你这样的人,古来也少见,如同明镜,让人自惭形秽。”
“侯爷谬赞了。”
“此番衍圣公之事,你回京必然会被问责,读书人我不太懂,但估计也不会放弃这个机会吧,山东那些人,你若是能放他们一马,想必可以在这件事上,作为你的助力。
言尽于此,你我后会有期,京中再见。”
李显穆面上没什么表现,只是再次躬身作揖道别,“多谢侯爷肺腑之言,显穆铭记于心,后会有期,京中再见。”
寿春侯转身出了巡抚衙门,又出了济南城入军营,伴随着道道呼喝之声,以及鼓声,城中内外皆知,这是准备回京了。
更多的视线落在了巡抚衙门中的李显穆身上。
这位山东巡抚又何时回京呢?
尤其是那些知府和知州,此刻还记得头上悬着一把刀,不知何时会落下来。
在这段时日中,他们几乎寻找着所有人脉,希望京城的大佬能说动皇帝,把李显穆那恐怖的二官杀一的政策取消掉。
即便是那些觉得自己应当名列前茅的人,也深深恐惧着。
事实上即便他们不找人,京城中也一直有人在为他们说话。
毕竟好不容易才从洪武时期那种大规模杀官的恐怖氛围中走出来,谁也不想回去。
但很多话又没法直接说。
因为先帝杀人是真的乱杀,其中很多人都是被冤枉牵连的,毕竟一杀几万人,用脚趾头想也知道不可能都犯了砍头的死罪。
但这次李显穆在山东要杀的那些知府、知州,以及点了几个知县的名字,还有府级衙门的属官,大概只有六十人左右,这些人都是明确犯了事的官员。
李显穆虽然制定了堪称残酷的规则,但却不算滥杀,这些官员都是典型的死有余辜。
一道道政令从巡抚衙门中发出。
很快整个山东府、州、县各级衙门的主官等人,就都发现李显穆在主政地方的经验极其丰富。整个山东都在有条不紊的恢复着。
直到…
来自京城的一纸旨意,要求李显穆立刻回京,并且派了另外一位山东巡抚来接任李显穆,主持之后的山东恢复工作。
从消息面上,召李显穆回京是因为朝廷上由于衍圣公的事情,吵翻了天,皇帝也不好硬顶着群臣,只能将李显穆召回去,再说之后的事。
山东一众官员对此堪称弹冠相庆,简直要笑出声来,李显穆终究是要被制裁。
他们的小命也保住了。
巡抚衙门中,一众属官以及锦衣卫等人都围着李显穆,至于行礼自然有侍者收拾。
“新的山东巡抚还没来,我现在还是山东巡抚,所以我说话还算数吧。”
“自然是算数的。”
李显穆将手中茶杯放在桌上,平静中带着丝狠意,望向众人,“那离开山东前,我最后一个命令,就是将这些人全部杀死。
这是我刚来山东时就说过的话,本想等山东恢复后才执行,现在看来是没时间了。
那便直接送他们上路吧。”
嘶~
屋中众人纷纷倒吸一口冷气,谁都没想到,李显穆这次回京恐怕都自身难保了,竞然还记着这件事,要山东一众官员去死。
“可有难处?”李显穆望向众人。
“自然没有,圣旨说让我们听从抚台命令,我等自然便当尊崇。”锦衣卫指挥使和东厂掌班都自然应作为特务机构,杀个把官员算什么,满打满算也就几十个,而且还都是三品以下的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