熔池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汉之我是刘病已 > 第217章 突如其来的迎接

第217章 突如其来的迎接(1 / 2)

“陛下目光之长远,臣远有不及!”

“世人只顾眼前之人,多如过江之卿,陛下又何必去管他们如何评说呢?”

霍光也起身来到皇帝跟前,负手而立,此时他不再是那个威压天下十余年的大司马大将军,而成为一个敦敦教导晚辈的长者。

大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望着眼前大河,霍光的声音显得极为高昂!

“臣年少得兄长之故,入宫随侍孝武皇帝左右,谨小慎微,不敢有丝毫逾越。如此有对突然富贵的惶恐,亦有担心连累兄长之故。”

“兄长年少就名满天下,孝武皇帝之恩宠无人能及。”

“本以为此生能在兄长羽翼下成长,但事与愿违. ..”

此时霍光有些黯然,但随即看向天子道:“此事告诉臣一个道理,那就是世事无常,谁也不知明天会发生什么。”

“或许今日之政将为害后世,但亦有可能造福天下。”

“大汉今日之局势前无循例,所行之政谁又知为利为害?不过是走一步看一步,遇到一事解决一事。”“因此,陛下大可放开手脚,不必瞻前顾后,是非成败就真的那么重要吗?”

“陛下要相信后人的智慧,就像臣相信陛下能带领带大汉走上前所未有之巅峰一般。”

刘询闻言有些触动,但还是好奇问道:“大司马就这么相信朕吗?”

霍光淡然一笑,没有直接回答,而是指着大河道:“今日之时局就如这滔滔大河之水,只要源头不绝,这大河就一日不枯竭。”

“水之源泉,就如人之性情,陛下虽年少,但已有圣君之像,且心性豁达,有容人之雅量!”“陛下长于民间,见过百姓艰难,因此待民仁慈更古少见;亦看到过小吏之害,日后治理天下必然会严律法,惩贪官,惠民生。”

“只要陛下秉持本心,将来必成一代明君!”

这时桑弘羊也来到刘询之旁,叹道:“陛下可知当年臣第一次见陛下是何等感想?”

不等刘询说话,继续道:“臣见陛下不以五谷轮回之物污秽而亲自尝试增产之法,又闻陛下不顾乡邻白眼笑脸相求饱满之良种,亦毫不避讳行工匠之事而有农耕重器。”

“那时臣就在想,要是像陛下这样的人成为天子,大汉又将有何等变化?”

“但无论臣怎么想,都想不到如今天子这般怎么可能去败坏天下?”

“陛下可知,当年您种植的蒲桃已被关中百姓争相效仿种植,每逢八月,长安蒲桃遍地,就算是寻常百姓之家也可尝得可口果味。”

“天子之德,在于行正道,为天下表率!”

“所谓上行下效就是如此,天子节俭则百官效仿,百姓也必行节俭之事!”

“陛下重视百姓,则官吏豪强不敢欺压百姓过甚!”

“陛下仁慈恕人,不行杀戮,则天下怨气、戾气不行于世,于潜移默化之中化解人心之暴虐。”桑弘羊躬身一礼,道:“今日所言若是孝武皇帝臣万万不敢言说,臣虽不怕死,但也要为家人考虑!”“但正是陛下能恕人,能容天下人言,臣才敢与陛下言说!”

“臣要说的是,陛下心有正道,无论如何施政再差又能差到哪去?陛下尽管施为,臣虽老矣,但也愿为陛下前驱,一切后果都将由臣担之。”

“桑爱卿. ..”刘询想要说什么却被桑弘羊阻止。

“陛下不必劝臣,臣这一辈蝇营狗苟,就让臣在埋进黄土之前,为陛下、为天下做些事情吧!”刘询有些哭笑不得,怎么说着说着就成了为朕背锅了?

朕是这意思吗?

“臣亦是!”霍光也跟着道。

刘询:.....”

三千骑兵缓缓而行,倒不是不愿急行,而是根本就奔跑不起来!

“陛下~”

“陛下~”

“拜见陛下~”

一声声欢呼声震惊云霄,官道两旁无数百姓夹道欢呼,要不是护卫维持秩序怕是能挤到御驾之前。人群中百姓欢天喜地,看到英俊如天人的天子,眼中更是狂热。

天子诏书早已传递至五原,不管是奖励汉匈大战中死去的将士家人,还是为他们划分草场,或者是免除十年赋税。

这一件件,一桩桩,都使得他们宛若梦中。

大汉百余年间,边地百姓受尽了匈奴的苦楚,本以为抵御匈奴不过是本分之事,就算朝廷不下发奖赏,他们亦会提刀走上战场,因为他们保护是家人,是故乡。

这是边地百姓自生下来父母就告诫他们的使命。

现在匈奴降了,边地再也不会有匈奴人闯入抢劫他们,残害他们的家人,践踏他们的良田了。当有人得知天子即将亲临五原,所有百姓都坐不住了,他们不顾路途遥远,走夜路行数十里沿着官道向南。

于是,当刘询第二日启程不足十里的时候,就看到络绎不绝的百姓从官道南下,当得知原由,他感动之余,也颇为汗颜。

相比于他们经历和付出,自己也仅仅给予了一些赏赐,却让百姓步行数十里前来迎接,他何德何能啊!刘询命大军停止前进,他来到一位耄耋之年的老丈跟前,拱手道:“老丈何处人也?”

最新小说: 状元郎 法兰西之父 政哥:我家老六,咋成千古一帝了 马皇后:重八,我后宫真没藏男人 红楼:我能升级词条! 朱棣:我家老四,在搞工业革命? 大明:一句重八,朱元璋当庭失态 我的道观通历史,开局老朱来上香 乱世:我无限白粥,号大贤良师! 三国:雄据江东,开局霸王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