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目光扫过奏报上那些触目惊心心的字眼。
“这绝非寻常兵祸。”
“即便是突厥颉利可汗全盛之时,也绝无可能同时横扫如此多邦国!”
“更不可能在一日之内,便将这些王朝尽数镇压。”
他虽面色平静,可心中已然掀起惊涛骇浪。
“这实在是……千年未有之变局。”
李世民的声音带着前所未有的凝重:
“将这些外邦镇压的,究竟是何方神圣?!”
他脑海中飞速闪过无数念头。
是某个蛰伏已久的势力?
还是域外新崛起、足以颠覆整个天下格局的恐怖力量?
无论是哪一种可能,都足以让这位身经百战、开创贞观盛世的帝王,感到一股刺骨的寒意!正当他思绪翻涌,试图理清这纷乱如麻的局势时。
一名内侍脚步无声地趋近御案,躬身呈上一份封着火漆的加急文书。
“陛下,楚州八百里加急!”
“楚州?”
“那里又有何事发生了?”
不知为何,李世民心中有种不好的预感。
他眉头皱得更紧,伸手接过,随后迅速拆开火漆,展开文书,目光如电,扫过上面的文字。下一刻,他的动作便直接僵住了。
李世民脸上的凝重之色消失。
取而代之的,是莫大的错愕和茫然!
“这……”
他嘴唇微张,喉咙滚动,却只发出含糊的声音。
“……仙人?”
李世民一遍遍扫视着文书上的字眼,心中充满荒谬。
“楚州上空有仙人自西向东掠空而过?”
“其速逾电,声震九野?”
“州人皆见?”
哗!
他猛地抬起头,望向躬身侍立的内侍,声音冷厉:
“楚州刺史……可有实证送来?”
内侍垂着头,声音恭敬:
“回陛下,刺史大人并未送来实证,但他有言:当日异象,楚州境内目睹者甚众,绝非虚言……”“绝非虚言……”
李世民重复着这四个字,握着文书的手,不受控制地微微颤抖了一下。
“荒谬!!”
李世民猛地低喝一声。
“这怎么可能?!”
他再次低头,目光死死钉在文书上,仿佛要将那“仙人”二字看穿!
“仙人……”
“仙人……”
李世民眉头拧成了一个死结。
“朕自登基以来,励精图治,开创贞观之治!”
“扫平突厥,威震四夷!”
“这天下,还有何事能瞒过朕的眼睛?!”
“仙人?!”
“世上……怎可能真有这等存在?!”
“若真有仙人,为何不现世?难不成当真餐风露宿、不食人间烟火?!”
“哼!荒谬!!”
李世民深吸一口气,只感觉脑袋都嗡嗡作响。
这一刻,他感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无力感。
“先是诸邦一日倾覆……”
“紧接着便是这“仙人’掠空………”
“这天下究竞是怎么了?!”
“怎么就几日过去,便发展的让朕看不懂了??”
他只觉得一股烦闷之气堵在胸口,令人几乎喘不过气来。
他苦心经营的贞观盛世,正蒸蒸日上。
内政清明,百姓安居。
外患虽在,但皆在掌控。
可如今……
先是边疆剧变,诸邦王庭如同纸糊般一日崩塌!
紧接着又是这虚无缥缈的“仙人”传闻!
这一切来得如此突兀诡异!
仿佛一夜之间,他所熟悉的世界,就变得陌生而不可捉摸!
李世民的声音带着一丝疲惫和茫然:
“这感觉……”
他缓缓靠向椅背,目光投向窗外沉沉的夜色。
“就像是……变了个天!”
“陛下?”
就在这时,一声轻柔的呼唤,如同春风拂过冰面,打破了御书房内令人窒息的死寂。
李世民猛地回神。
只见长孙皇后身着素雅的宫装,莲步轻移,悄然走了进来。
她面容温婉秀丽,眉宇间带着母仪天下的雍容,此刻却含着淡淡的关切。
“陛下。”长孙皇后走到御案旁,声音柔和温润,恍如清泉作响:
“夜已深沉,怎的还在此劳神?”
她目光落在李世民紧锁的眉头上,眼中掠过一丝心疼。
随即,她伸出纤纤玉手,带着暖意,轻轻按在李世民紧蹙的眉心。
指尖带着恰到好处的力道,温柔地揉开那凝聚的愁绪。
“陛下,您这眉头都拧成川’字了。”
长孙皇后声音带着一丝嗔怪,更多的却是化不开的关切:
“可是又遇上了什么烦心事?”
她一边说着,一边目光不经意地扫过御案上散落的奏章。
当看到那份来自楚州、封口火漆已被拆开的加急文书时,她的动作微微一顿。
莫非就是这封文书,令自己夫君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