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节度使邓景山率兵进攻康楚元和张嘉延。
姜天骄接到这个消息真可谓是大喜过望,他立刻把阿史那承庆、刘晏、大宏临三人召来讨论事宜。最近姜天骄把家人接到洛阳城,他为了能够更好拉拢住渤海国,提拔渤海王子大宏临充任中书令,使其成为大燕朝廷的宰相之一。
姜天骄脸上露出淡淡微笑,他云淡风轻说道:“三位相爷,大唐朝廷调令淮南节度使邓景山攻打康楚元和张嘉延,这样淮南藩镇的兵力数量必然有所削弱。本王准备领兵攻取淮南道,不知你们意下如何?”刘晏毫不犹豫反对道:“大王身担国家之重任,何许亲自领兵出马,只需派遣大将南下讨之,淮南道定然也可一战而下。”
阿史那承庆同样反对姜天骄出征,他郑重其事说道:“大王手握摄政之权,代行天子之政,用不着事必躬亲,只需知人,尤其是用谁征战,用谁治国。”
大宏临刚刚调来洛阳城担任中书令,他对此不知该发表什么意见,于是干脆先不开口说话。姜天骄见到阿史那承庆和刘晏纷纷强烈反对,他略微不解说道:“若是派遣大将南下攻打淮南道,那岂不是还要再设立淮南节度使?”
“淮南道、江西东道、江南西道数十个郡县皆是富得流油,无论如何也不能让任何节度使染指这里,因此本王这才想要亲自出征,莫非两位相爷还不理解本王的良苦用心吗?”
刘晏听闻姜天骄是要把这些地方占为己有,而不是要跟节度使们进行分享,他不动声色说道:“既然大王不想设立节度使,不妨择一大将为前方统帅,再以行营节度使委之。”
“这样前方统帅在战争期间既能便宜行事,战后也不用担心当地会变成藩镇,更不会有节度使留下驻守。”
阿史那承庆顿时两眼放光,他觉得刘晏这个提议非常好,旋即极力赞同道:“大王,刘侍中这话不无道理,还望您能慎重考虑啊!”
“行营节度使不同于正常节度使,在打完仗后便会自动取消,还不用担心前方统帅尾大不掉,如此大王便可坐镇洛阳,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大宏临见此情形赞同道:“大王,两位相爷所言极是,微臣附议!”
本来姜天骄是想自己领兵攻取淮南道,再让阿史那承庆、刘晏、大宏临三人坐镇洛阳,没想到他们全部表示反对。
姜天骄无奈唉声叹气道:“也罢,三位相爷都是这个意思,那就择一大将为前方统帅,委以淮南行营节度使,不知你们认为谁能担此重任?”
“微臣举荐崔乾佑!”
阿史那承庆直接给出统帅人选。
姜天骄对于崔乾佑倒是还算认可,他微微点头说道:“那就以崔乾佑为淮南行营节度使,让他统兵五万攻打淮南道,另外再派许叔冀和尚衡率领本部人马协同助之。”
大宏临不动声色问道:“大王,尚衡驻军汝南郡,许叔冀驻军临淮郡,不知大王要以哪个地方作为出发地?”
“大令公,这两个地方只能作为佯攻。”
姜天骄立刻命人拿来淮南道的地图,他转而脸色严肃说道:“我军要把出发地放在汝阴郡,以寿春郡为突破口,如此后勤粮草也可通过颍水源源不断运抵前线。”
“寿春郡是淮水两岸的水路要冲,向北控制着汝水、颍水、淮水,向南控制着淝水和巢湖等通往长江的水道,而这也是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
“此前高适担任淮南节度使的时候,他在寿春郡足足驻守有三万大军。”
“根据最新情报显示,邓景山接替高适出任淮南节度使,他从寿春郡调走两万大军前去攻打康楚元和张嘉延,这就导致寿春郡各个县城的兵力变得拙荆见肘。”
“寿春郡治所在寿春县,下辖寿春、安丰、霍丘、盛唐、霍山五个县城,其中这一万兵力都是集中在寿春县、安丰县、霍丘县,每个地方撑破天也就三四千人。”
“换而言之,我军只需重兵包围寿春县,周围唐军势必就会倾巢而出前来救援,这样便能在野战中消灭掉唐军主力。”
“要是各方唐军选择作壁上观,那就对寿春县的城内百姓采取攻心计,大肆宣扬唐军受到围困后是要吃人的消息,本王就不信寿春百姓能坐得住。”
虽然姜天骄不用亲自上阵指挥,但他还是很快拿出可行性的进军方案。
阿史那承庆、刘晏、大宏临三人听到姜天骄这个进军方案,他们不约而同表示赞同。
姜天骄立刻起草诏书,委任崔乾佑为淮南行营节度使,尚衡和许叔冀为节度副使,命令他们率领九万大军南下攻取淮南道。
尚衡率兵两万从汝南郡佯攻弋阳郡。
许叔冀率兵两万从临淮郡佯攻钟离郡。
崔乾佑率兵五万从汝阴郡进攻寿春郡。
邓景山作为大唐朝廷的淮南节度使,他自然知道河南道的燕军随时随地都能南下进攻,因此临走前在淮南道留下四万大军。
四万大军听起来是挺多的,奈何淮水防线长达一千四百里,这点兵力就显得尤为不足。
最主要的是,四万大军不可能全部摆在最前线,二线纵深还要留有机动兵力,故而驻守在淮水防线上的唐军只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