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国,寿春。
令尹府上,庄渊正在看一份情报,上面写着的正是秦、魏、赵三国在中牟的战事。
“啧,这仗打的,有机会也不中用啊,要是魏兄能多活两年就好.…”
庄渊摇了摇头,要是魏无忌还活着,由他来率领魏军的话,那么这一仗恐怕秦军就要吃大苦头了。魏国还真是不太行了啊,支棱不起来,经过这一仗,以后日子恐怕更难过了。
虽说重创了秦军,但以秦国的国力,这点损失用不了多久就能恢复,实在谈不上伤筋动骨。反观魏国自己,却是遭到了重创,伤敌八百自损一千了属于是……
还有庞媛面对王翦和内史腾两个,显得有些力有未逮,没能乘机堵死二人,反而被对方杀出重围了。不过算了,好歹也算是达到目的了吧。
庄渊将情报放下,经过这一役,想来秦国的动作会收敛很多,齐国那边也是停下了攻势,看起来显得谨慎了不少。
“主君,经过中牟一战,秦国和齐国纷纷有了止戈停战的迹象,我想差不多是时候解决各路“诸侯’们了。”曹参开口道。
除了庄渊外,刘季和萧何等人也都在。
自从拿下寿春之后,庄渊和麾下门客就住进了令尹府,但其实此刻庄渊也罢,还是萧何他们也好,名义上都没有官职。
虽说没有官职,但权力却几乎被掌握在手里。
熊犹年幼,楚国不说各地,寿春之中的权贵和官吏们遭到残害的也不少,本来之前因为黄李冲突就死了一批,结果又被起义军杀了一批,根本成不了气候。
至于王室宗族……也是被“起义军’杀害了不少,只剩下大猫小猫三两只了。
因此,如今的寿春或者楚国,有能力,能出来主持大局的,还真就是庄渊以及其麾下的刘季等人了。听到曹参的话,庄渊点头:“是啊,是该处理这些诸侯们了,他们立下这么多功劳,也该好好封赏他们……
“不过在那之前,我们还是得先有个名分才行,名不正则言不顺啊。”
刘季等人闻言一震,他们知道,真正一步登天的机会来了!
翌日,楚王宫中开启了朝会。
此次朝会意义十分重大,因为在谒者的宣读下,救驾平乱有功的庄渊被封为令尹兼任大司马一职,总管楚国军政大权。
除了庄渊外,其麾下门客也一一获得了官职
萧何封左尹,曹参为右尹,刘季为左司马,项超为上将军,樊哙为环列之尹,周勃为车骑都尉,夏侯婴为宫厮尹,赵衍为寿春尹,张耳为太宰,陈余为廷理,公输仇为工尹……
随着空缺的官位一一被封,楚国也彻底进行了一波大换血。
明眼人都能看出来,楚国变天了,从今往后庄渊才是真正的话事人。
不过庄渊成为楚国令尹兼大司马的事,并未引起什么轩然大波,因为很多人其实都早有预料。至于刘季他们……说实话无人在意,所有人都以为他们只是庄渊的人罢了。
就像一朝天子一朝臣,庄渊上来之后,也不过是将自己的人提拔上来,以此来更好的掌控朝政而已。至于萧何和刘季他们的能力,则几乎没有人清楚。
成为令尹之后,庄渊和萧何他们立马展开了工作,收拾起了楚国这堆烂摊子。
说实话,幸亏有萧何和曹参他们在,如果只有庄渊自己一个人的话,他肯定不会管楚国遗留下的一堆烂事。
光是一个贪污亏空问题,就让庄渊和萧何差点没把头发揪光,那账目真是从早算到晚也算不清。最关键的是,军政两边,班底都要进行重组,否则工作根本开展不了。
也得亏是有萧何他们啊,这批“大汉’的开国功勋,即便尚且年轻,但能力和天赋真是没的说。能从乱世杀出来,登临顶峰的人,还在史书上留下赫赫名声的,可不止两把刷子这么简单。有了萧何和刘季他们,庄渊才能在短时间内,迅速搭建出一套全新的班底框架,很多乱七八糟的事,也能迅速得到解决。
别的不敢说,至少在寿春这一亩三分地,庄渊已经能做到全面掌控了。
接下来要处理的,就是各地起义军“诸侯’们了……
秦国撤兵,齐国也偃旗息鼓,楚国的外部危机得到了解除,但内部的危险还要处理。
在稳定局面后,庄渊给各地的起义军首领发了信,邀请所有人前来寿春受封领赏,顺便觐见楚王,以示诚心。
诸侯王朝见天子嘛,这一套东西不算稀奇,因此各地的起义军首领也没多想,纷纷启程赶赴寿春。而这其中,自然包括了黄朝和朱明,还有陈谅死后掌管了彭蠡泽起义军的蒯彻。
至于为何大家如此信任庄渊,愿意赶赴寿春,其实原因也很简单一
第一是没理由拒绝,虽说此前庄渊答应了封赏他们,但说实话并没有走正式的官方流程。
自古以来,别说分封了,哪怕是皇帝赏赐你官位,你不也得当面谢主隆恩?
因此前往寿春领封赏,这事本来就很正常,相反庄渊如果不邀请这些起义军首领前往寿春,这些人还会担心庄渊后悔食言呢。
而第二个原因,则是大家认为庄渊不敢食言,对他们这么多人动什么手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