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尹府。
今日,庄渊麾下文武齐聚一堂,商议一件大事一
伐齐!
庄渊坐于主位,目光从刘季等人身上划过。
“萧何,各地起义军的事,进行的如何了?”
萧何起身回道:“回禀主君,各地起义军大多已经分化归田,其中顽固者基本肃清,各地政权已经初步掌控,而且属下也已将各公侯家眷迁入寿春,起义军所搜刮的贵族物资一部分也进行了回收……”“很好,”庄渊随后问道:“那你估计,此次伐齐,可调兵多少,粮草后勤可有压力?”
萧何回道:“国库之中外加此前收缴的贵族家产,可供十到二十万大军征战所需,不过属下统计过后,觉得伐齐之战,兵力十五六万左右最为优,总粮草需六十八万石左右,战车可调用约四百乘,预计征调民夫……
听完萧何给出的各种数据信息,庄渊满意的点头:“十六万兵力足够了。”
如今的齐国可不比从前,说它是纸老虎都算不上。
要是把如今六国用动物来作比喻,秦国自然是猛虎,赵国可以算孤狼,幛国就是只兔子,魏国则是病熊,燕国嘛就是盘旋东北之地的寒鸦。
至于齐国……就是一头待宰的肥猪。
这可不是贬低齐国,而是事实如此,齐国其实相当富庶,不是没有钱,但奈何武备松弛,偏安一隅,就是只待宰的猪。
也就是离秦国远,否则说实话,把如今齐国放秦国旁边,那么率先被灭的还真不一定就是辑国了。因为辑国虽然弱小吧,但好歹也蹦鞑两下。
齐国就不一样了,就如今的状态,跟躺平了任人摆弄没啥区别。
可惜,天有不测风云,齐国离秦国是远了,可离楚国就太近了,两国领土甚至就挨着。
邻居囤粮我囤枪,邻居就是我粮仓。
富庶但武力不强的齐国,在庄渊眼里跟一块肥肉并没有什么区别。
恰好最近楚国折腾了一番,身体有些虚弱,就该吃顿好的补补身体。
问完萧何内政和后勤上的问题后,庄渊又看向了刘季和项超等武将,询问他们军队的情况。之后,就是跟麾下一众文武详细的商议战争的各种细节了,比如怎么出兵,由谁领军,粮道该如何设定等等。
打一场仗,绝非嘴皮一碰就可以的,这其中需要调动的资源,人力物力都是极其恐怖的,工作量相当的大。
战争,是一个国家从上到下的事,幸亏经过这段时间的勤政努力,萧何他们干得不错,有一批可靠的班底,不然庄渊还真不敢冒然主动开战。
而随着伐齐的事定下,楚国安稳下来不久战争机器再次运转。
其实按道理来说,经过黄李之争外加起义军之乱,楚国应该休养生息,不应该冒然开启战争。但,时不我待,庄渊没有办法等,因为现在就是伐齐的最好时机。
首先第一个,秦国现在跟赵国冲突加剧,有冒顿主内,李牧和庞媛主外,秦国一方想要一时半会拿下赵国,甚至打赢战争是很困难的。
也就是说,秦国现在至少没太多精力去搞事。
随着战争时间越久,赵国坚持的时间越长,秦国想干死赵国的心就越重。
因此,此时楚国攻齐,秦国哪怕要插手,影响的也有限,这对楚国来说是难得的好时机。
其次师出有名,秦国和齐国联手攻打楚国,齐国甚至还占了一部分楚国领土,光这一点就足够了。随后就是齐国距离近,又富庶,把这块地拿下来,然后好好经营开发,那么不需多久霸业可成。至于为何不选择魏国……
虽然魏国地处中原,但乃是四战之地,拿下之后直接就要面对秦国铁蹄了。
更别说,楚国并没有什么借口和理由对魏国下手,不过就现在的形势,哪怕有借口庄渊也不会打魏国。楚国的战略方向,决不能跟秦国一样,是不能一板一眼抄作业的。
拿下齐国,楚国不光有富饶广袤的土地,人口也罢,资源也罢,还有人才,要知道稷下学宫就在齐国,而且秦时还有小圣贤庄。
另外还可以发展水师,有能造蜃楼的公输仇在,建造大型的战船,发展水师,从齐国直接可以辐射东南西北四面八方并非不可能。
到时候往西,也就是内陆,可以走各大水系,运输兵源也罢,粮食也好,对于进军中原都是巨大的优势向北可以迅速挺进燕赵之地,向东可以登陆半岛,再跑跑就可以到某个小岛了。
向南不用说,可以直接沿着海岸线触及南越之地,跑远点也有诸多群岛,可以说辐射的范围太广了。而且齐国那块地方,四周并无强敌,至少是远离秦国的,可以安心发展。
所以,伐齐之事,时机正好,战略意义重大,容不得庄渊不做,哪怕楚国现在不适合打,他也必须打这一仗。
更何况楚国虚弱,齐国就更拉胯了。
当然,虽说攻打齐国,但可不意味着庄渊就放松了对秦国的警惕,好在有项燕在边境盯着,只要后勤没有压力,秦军想突破项燕的镇守绝非易事。
而伐齐,庄渊预估时间并不会拖太久,怎么样年底前应该也可以结束了。
七月还没过去,当大家还在吃着秦赵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