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前才打扫过的老宅,又被李启文折腾乱了。
主屋的东西都被他搬到了东厢房,腾出了空间。
他借来了脚手架,带着高天风他们一起处理屋顶的梁木椽子。
春节过后,节目也再次开始了正式录制。
按照节目流程,艺人需要为开春耕种购买种子和各种肥料。
这部分的经费,需要艺人自己想办法挣到。
黄梓涛和夏宇根本没有犹豫,直接就选择了抱李启文的大腿。
因此,李启文就以每人每天300块的价格雇了他们,来给自己打工,帮忙干活儿。
而徐奕洋和袁荃则跟着林小婉去了养殖场,同样是每天300块的工钱。
节目组也乐见其成,直接报销了这部分费用。
春节前的先行版已经把节目的热度引爆了,从那会儿到现在,一直有观众在催促节目组赶紧上线正式节目。
其中话题度和观众呼声最高的,就是李启文了。
观众爱看什么,节目组就拍什么。
刚好李启文也需要人手帮忙,两边就一拍即合了。
在李启文几人忙活的时候,摄制组的摄像机就架在墙边拍摄着。
李启文的直播手机也架在一旁,后方还加了块显示屏,显示着直播间里的内容,和加粗的观众弹幕。经过一个春节的节目热播,李启文的粉丝数量也在稳步上涨。
截止到目前,已经达到了96万,只差三万多就可以达到粉丝破百万的成就了。
新关注的粉丝,大都是通过节目才知道他的。
这也多亏了他的老粉丝们不竭余力的在节目评论区里为他宣传,给新粉丝引路。
李启文开播后,他们也在给新观众介绍着李启文。
“站在你们面前的,是著名的设计师,古建筑大师,竹编大师,书法大师,手工皂大师,厨艺大师,传武大师,缝纫大师,锻造大师,狩猎大师,社火表演大师,社会我文哥。”
黄梓涛他们一边干活,也在一边聊着天,时不时的回头看眼弹幕。
看到直播间老粉丝发的介绍信息,黄梓涛开着玩笑:“这么多大师?那再加上滑板大师,魔术大师,咱们这屋里可挤不下这么多人啊!”
“你可别拿我跟启文比了,我那点水平,可算不上大师。”
夏宇带着口罩和护目镜,两手握着斧子,在椽木上砍着一道道斧痕。
“那肯定了,你才用一把斧头。”
黄梓涛指了指一旁两手各拿着一把手斧,左右开工,在椽木上劈砍的李启文,打趣:“文哥才是真正的大师,两只手都能用斧子,还都能砍到一条缝里去,这不撸啊撸里的狂战士吗?”
“哈哈哈!”
夏宇被逗乐了:“你还别说!还真像!”
李启文闻言,无奈的看了眼黄梓涛:“你快干活吧!不然扣你工钱啊!”
“别呀!扣工钱的老板是最可恶的了。”
黄梓涛拿起斧子,也在椽木上继续劈砍了起来。
又砍了几下,他忍不住问:“文哥,这好好的木头,都刮得这么光,为啥还要砍破啊?”
“做地仗的木构件,不能太光滑,不然挂不住灰,要砍得粗糙一些,留些缝隙,就好挂灰沁油了。”李启文一边干活,一边解释:“现代机械加工金属件,做涂装喷涂前处理的时候,也会对表面进行粗化。
只不过工业上用的是喷枪,刮刀刮刨,或者酸洗、电腐蚀。
但这两种技术的原理都是一样的,就是工具不同而已。”
夏宇的理解能力比较强,一听就懂了:“我在机械厂里见过,以前为了拍戏,去体验过一段时间。需要喷漆的铸造件,都要用喷枪先喷一遍砂的。”
黄梓涛听得好奇:“那这么说,这就是古代喷油漆的方式咯?”
“差不多。”
李启文指了指脚手架下调好的灰浆:“这就是古代的油漆了,但在古代叫油灰,这种油灰是专门用来做地仗的。
如果是最原始的生漆,那就早了,中国在七千年前就已经会做漆器了。”
“厉害啊!我的老祖宗!”
黄梓涛啧啧赞叹着,但却听得似懂非懂:“到底啥是地仗啊?”
“这就是地仗啊!咱们不就在做地仗吗?”
李启文捏着斧头砍开的木丝,用力扯下,在椽木上留下了一条缝隙:“地仗就是就是往木头上覆盖油灰和麻布,防腐防潮的工艺么!”
黄梓涛一头黑线,尴尬的挠了挠脑袋:“我还以为是什么像拐杖一样的工具呢!”
“暴露文化水平了啊?”
李启文笑呵呵的调侃着他。
但黄梓涛也不生气,反而颇为感慨:“确实,我很小就去韩国当练习生了,的确没什么文化。我真得多看看书了,不然和你这样的文化人站在一起,显得我很无知啊!”
“你又用不到,学它干嘛?”
李启文笑着宽慰他。
“多懂一些也没坏处呀?”
黄梓涛看着椽木上显露的木质纹理痕迹,有些憧憬:“说不定以后我也找个地方,盖个这种房子来住呢‖”
“那你要学的可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