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哥儿~~”
贾环怀里抱着英哥儿。
英哥儿睁着大大的眼睛,看着贾环。
贾环用自己的手指在他的脖子上摩挲,嘴里发出“噗噗”的声音。
跟着,英哥儿便“哈哈哈”的笑起来。
贾环看着英哥儿笑,自己也跟着笑。
正笑着的时候,贾环忽然感觉手臂上一湿。
跟着,英哥儿看见贾环一愣,笑得更厉害了。
贾环莞尔一笑,对一旁乳母道:“去拿尿布来。”
“王爷,还是奴才来吧。”
贾环仍不肯撒手,依旧抱着英哥儿。
那乳母见贾环不动,于是转头去拿尿布了。
贾环从她手里接过枕头,放在自己的书案上。
跟着让英哥儿躺在他的书案上,自己接过尿布给英哥儿换尿布。
乳母和一旁的丫鬟赶紧上前:“王爷尊贵之躯,这种事交给我们就好。”
贾环摆了摆手。
贾环解开尿布,接过手帕,沾着水,给英哥儿擦好。
因是夏天,贾环没有直接再把尿布包上,害怕起痱子。
而是就让他遛着鸟,在自己书案上左右滚滚。
等着贾英的鸟和屁股蛋都干了,这才给贾英包上同样干燥且干净的尿布。
贾环正逗弄贾英呢。
这时“咚咚-咚咚”的敲门声响起。
贾环周围的婆子、嬷嬷、丫鬟们,瞬间噤声低头。
不见原本脸上洋溢的笑容。
阿桂的敲门声不急不缓。
他姿态极低,对贾环极尽尊崇,迈着沉稳脚步,向着书案前而来。
他扫视过周围的这些仆人们,心中暗自摇了摇头。
越发的没规矩了。
这些下人是最怕阿桂的。
贾环行事,往往大开大合,他们犯了错,最后知道别差了事,也不是严重的过错,往往作罢。可阿桂不同,每个细节都揪着不放。
前几天还因为一个丫鬟端食盒的时候咳嗽了一声,拉过去训斥了一番。
当然,训斥之后,也给拿了钱让其买药休息。
二人风格如此,因此阿桂一进来,这些下人立刻对自己的直属领导低下头。
不敢造次。
贾环抱着贾英,问道:“什么事?”
阿桂行礼,语气恭敬:“禀王爷,胡部堂回京了,此时已经到了通州,估计傍晚就能到城内了。”贾环笑道:“他是一定要去拜见严阁老的。
毕竞是严阁老的门生。
只是最近严庆想必因为倭国的事忙的焦头烂额了吧。
胡部堂不见得能进严府。
备些饭菜吧,等着招待部堂。”
阿桂行礼应下,随后退去。
贾环怀里的贾英,微微张着嘴巴,看着贾环。
贾环又低头温柔笑道:“你看我做什么?你能听懂么?”
贾英依旧那副神采。
且说胡贞从浙江北上。
自从贾环经略勃海,灭收三韩。
他的仗也越打越顺利。
登州、津门、锦城,三地的船几乎每一艘都有更新。
从一开始的全木制,到战舰中端包铁板。
既保证了船身稳定,不容易从中间断裂,又保证了防护。
什么?
为什么运粮船中间要包铁板?
因为这船到了淞江后,可就不一定回北边的。
于既白往往来一招偷梁换柱,留下北面的坚船,再找几艘破船,载着粮食回去。
一来二去,胡贞便得了船。
跟着,贾环当初在锦城造炮厂时,定下的规制化生产起了效用。
虽然造炮厂严格保密,但是炮弹这东西,说白了就是个铁疙瘩。
有的时候船上不打炮弹,打烟花,打木箱也是有的。
胡贞得了炮,跟着原地仿一些炮弹。
再加上鸳鸯阵。
眼看着要平定倭寇了。
钦差来到浙江。
皇帝遣使去了倭国。
虽说与此同时重赏了胡贞,其下所有士兵连升三级。
可胡贞和手下士兵那么多穷苦仗都打了,哪里差的是这点钱。
胡贞思虑再三,一封奏折递了上去。
把贾环没说的,都说了。
跟着,便是皇帝急召。
胡部堂无奈北上。
今年的盛夏天气很好,一年都没有什么大灾。
胡部堂上岸的时候,远远的望见码头的工人坐在大树下乘凉。
胡部堂看着岸边树下互相聊天的码头工人,心里才算稍安。
一剑横海,不为封侯。
胡部堂长叹了一口气,踏上了岸。
他的兵没跟过来,在浙江留下,只有他一人进京。
夕阳将他的影子拉得很长很长。
前来接待的官员,也只是公事公办,不与他多语。
路上的这些时间,他也想明白了。
对于皇帝来说,打倭国,好是好。
问题是,谁来打?
南北军?怕不是要在海上就沉船。
而现在真有这个能力去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