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安德烈和叶卡捷琳娜一左一右簇拥的牛根生听到了他们的交流,也看到了所谓应该保密的简略手绘图纸。
四点五万吨的大压机?
很多人不了解这种功用非常奇特的重工机器。
看上去粗大笨重的大型锻压机实际上是一个国家的安全基石!
它可以让核武器小型化,主要是制造导弹的耐高温头锥,可以让战略轰炸机机身框架一体成型,可以锻造核潜艇的特种钢壳体,可以制造舰载机弹射轨道、航母甲板支撑结构、战斗机承力框、飞机起落架、发动机涡轮盘、核电反应堆压力容器、水电机组主轴……
都是一些高大上的玩意!
又有些人会说,就是一个门框一个液压系统而已,也不难啊?
这纯纯的是站着说话不腰疼。
后世,到2025年,全球能够制造出万吨级别以上大压机的国家仅有中、美、德、俄、法、日六个国家的十家企业!
其他国家都在干嘛?
是不想制造吗?
是不能!
四点五万吨的锻压机想要制造出来,必须要有万吨级锻压机、300吨级钢锭冶炼、超大机床作为前提,而想要做出万吨锻压机,则需要有千吨级别锻压机和对应的一套工业能力,以此类推……
所以一台五万吨的锻压机背后,是巨大的时间、钱财、人力成本的支撑!
以苏联额度体量和能力,当成国际级战略项目之后,需要投入三百到五百人的工程师队伍,两千人以上的高等级技术工人,一个小型水电站的全部电力,众多大型机床设备,再花六到十年的时间!其间消耗将会达到一个惊人的数字!
后世国内的大型锻压机已经走到了全世界的领跑者地位,牛根生刷视频的时候专门看到过相应的介绍。在此之前,牛根生也以为锻压机制造起来十分简单。
然后他就被视频当中分享出来的种种艰难困苦甚至是人员的牺牲给震撼到。
这般想着的功夫,牛根生与安德烈和叶卡捷琳娜以及中方的陪同人员已经来到了一处外表并不起眼的所在。
里面只剩下牛根生熟悉的几张面孔,其他的苏联人员已经暂时的离开。
而他们也得出了一个友好协商之后的结果。
牛根生姑且称之为……如看!
一部分材料会让牛根生看一下,但不会是全部,尤其是涉及到最机密的部分。
“尊敬的尼古拉阿基莫夫同志上午好!不知道您这么急切地找我前来有什么要紧的事情吗?”牛根生很是单纯的问出自己额度“疑惑’。
“哈哈哈……是有些好东西分享给你,来看一看,对于这个设计方案,你有什么想法没有?”尼古拉阿基莫夫递给牛根生一本像是书本那样厚的手抄说明书。
这么厚的一大本,换了前世的牛根生,看死他也看不完,不说认得不认得俄文的问题,就是那些描述,就能够让牛根生看上两眼就能睡着。
但就这,还是最为简略的说明书。
很多具体的制造细节都是没有的。
“四点五万吨锻压机?这种东西确实是用处广泛,意义重大,但想要制造可不容易。”现在的牛根生当然不是前世那个身披黄袍的小哥。
那些枯燥乏味的文字在牛根生的眼里,就像是经典电影的一帧一帧画面,让他看的是颇有韵味。牛根生的能力已经在很多位专家学者的友情赞助下,超越尼古拉阿基莫夫很多。
说牛根生是世界第一的科学家有些夸张,但是在工科领域,牛根生能够称得上一句世界顶级专家!牛根生翻页很快,但他并不是走马观花。
强大的记忆能力已经将文件上的各色信息印刻在脑海里并开始了各种配列组合与计算。
当牛根生翻完了这一本厚厚的手抄书册,一座锻压机模型已经在牛根生的脑海里建模完成!就是这么的神奇。
每一个地方对应的数据虽然牛根生没有看到原始数据,但是他这边已经自行填补完成!
这还不算完。
牛根生毕竟是有着前世记忆的。
那些刷到过的视频或许当时只是看一个热闹,但是现在,当牛根生具有了强大的工程师技能,有顶级的数学建模能力……
牛根生重新审视那些构建起来的四点五万吨锻压机的模型。
结合那些后世所看到的一鳞半爪画面,以及当时被采访的工程师一些简单描述,牛根生觉得苏联方案并不是最优秀的锻压机方案。
这间办公室里,除了尼古拉阿基莫夫之外,还有一些援华专家。
他们看到牛根生在快速无比的翻阅锻压机简略图纸的时候,就感觉到眼前小家伙貌似有些名不副实!最起码一点,不够认真!
当牛根生闭上眼睛,这些人希望看看接下来的变化再去说话。
这个时候就站出来当反派的没有。
足足十几分钟的时间过去,就当叶卡捷琳娜都要怀疑,是不是牛根生这边睡着了的时候,牛根生动了!他拿起铅笔和稿纸,开始了疯狂的勾勒图画与书写文字。
很短暂的时间,有别于牛根生已经看过的简略图纸,一副崭新的锻压机图纸总览图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