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的专家和官员们实在想不出,还有什么能够比一千万的卢布带来的吸引力更大。
原本,他们想要看的是牛根生因为这一笔钱和他本国产生出一些嫌隙。
但通过最近几天观察,貌似双方之间并没产生丝毫的矛盾?
关键是从牛根生身上,他们没有发现丝毫异常。
一千万卢布都不行的话,难道拿出两千万吗?
这比他们从欧美拉拢十个顶级专家的消耗还要大!
隐藏在专家队伍里的克格勃成员已经在思考,要不要采用一些更加传统、直接的手段。
通常情况下,苏联的克格勃拉拢别国专家都是有着一整套成熟手段的。
1.意识形态渗透
利用政治信仰:
对认同社会主义或对西方体制不满的科学家,克格勃会强调“为全人类进步服务”或“对抗帝国主义”等理念,激发其使命感。
国际组织掩护:
通过苏联控制的国际组织(如世界和平理事会)或学术交流项目接触目标,淡化政治色彩。2.利益诱惑
物质奖励:
提供高额酬金、稀有商品(如汽车、住房)、奢侈品(西方禁运的电子产品)或外汇,对经济拮据的科学家尤其有效。
学术特权:
承诺发表论文、提供独家研究资料、安排访问苏联顶尖实验室,或协助其获得国际学术声誉。性方面的贿赂:
使用“燕子”(女性特工)或“乌鸦”(男性特工)建立亲密关系,进而胁迫或利诱合作。3.胁迫与讹诈
抓把柄:
搜集科学家的隐私(如婚外情、同性恋倾向、经济问题),甚至制造陷阱(如安排嫖或受贿场景录像),以此要挟。
人身威胁:
对拒绝合作者暗示可能遭遇“意外事故”,或威胁其家人安全(尤其对来自社会主义国家的科学家)。利用国籍软肋:
对苏联籍科学家,以“叛国罪”相威胁;对外国科学家,可能威胁曝光其与苏联的接触,破坏其职业生涯。
4.隐蔽接触手段
中间人牵线:
通过第三方(如合作学者、记者)接触目标,避免直接暴露克格勃身份。
伪造身份:
特工伪装成外交官、贸易代表或记者,以学术交流名义接近科学家。
假旗招募:
冒充其他国家(如大老美或中立国)情报机构招募,逐步引导其为苏联服务。
5.技术手段辅助
监控与评估:
通过窃听、邮件检查、线人报告筛选目标,分析其弱点(如经济需求、政治倾向)。
心理操控:
长期培养关系,逐步突破心理防线,例如先请求“无害信息”再逐步升级要求。
第一种手段放在别的人身上或许有奇效,但经过他们的探究,发现牛根生不一样。
牛根生的父母就是为保护祖国社会主义生产而遭到了杀害。
他本人也是常把社会主义观念挂在嘴边。
比苏联人喊的还溜!
第二种手段的话一一那可是已经花出去一千万卢布了!
至于找燕子……牛根生的老婆用苏联人的眼光看,那也是万里挑一的水准。
想要引诱牛根生,不能比这档次低才行,这种级别燕子可不好找。
好在他们这边临时有一个!
第三种手段的话……中苏之间还是欢喜极度紧密的时期,这样做的话容易引发两国纠纷。
尤其是在牛根生已经引得东方朋友上层人物关注的情况下。
至少面子上还得过得去才行。
暂时不能用。
第四种手段……还是不适合放在东方朋友国家使用。
第五种手段……那就慢慢的观察着吧!
牛根生不知道自己居然成为了世界上两大情报部门之一的克格勃重点关注目标。
放眼整个东方大国,科学技术类人员当中排名前列的那种!
这还是牛根生主要的在一些生产类型技术上打补丁,并不涉及最敏感的军事技术和搞原创。从一开始,牛根生的发明创造就给人一种非常接地气的感觉。
很多技术人员看一眼就能会。
往往会生出我上我也行,就是没有想到罢了的想法。
最高大上的是从手扶拖拉机开始,这是在牛根生看到一些苏联技术图纸之后的半原创。
其他国家有先例的。
到后面的转子发动机,这是在原来图纸基础上的改进。
一些人或许会说,给他一些时间,他也能想出类似的办法!
最后则是从美方四点五万吨锻压机上改进出六万吨/七点五万吨锻压机,又把这种高大上的重工机械简化出十吨/五十吨冲床。
这些东西,牛根生都属于是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改进,而不是原创。
避开敏感的军事技术,绕开原创这个貌似更加高贵的词眼,牛根生展现出现在依旧吸引克格勃的能力。这个时间段,有一些同样手段逆天的科学技术大佬还没有回来。
他们要是能够回来,想来能够为牛根生分担一大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