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欧美的游戏博主,追着IGN喷的时候。
大洋彼岸,互联网上又是另一番景色。
在2017年的当下,IGN的影响力在华夏还是很大的。
而且这个时候,IGN也还没有建立分部体系,IGN华夏还没有交给腾迅运营,整个IGN还是以一个评分输出囗。
也就是说,2017年的IGN,并不会出现什么美国IGN给了多少分,华夏IGN给了多少分之类的,而是一个统一的出口。
就是IGN给了多少分,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
IGN在这几年其实没少出现争议评分,比如13年给《超凡双生》打了6分,去年也就是16年给《毁灭战士》打了7.1分等等,未来还会出现给《死亡搁浅》打6分
但能引起这些争议,恰好说明了IGN在游戏圈还是有一定影响力的,这就跟人人都骂奥斯卡,但奥斯卡颁奖之后,获奖电影还是会被媒体们拿出大吹特吹。
IGN也一样。
但凡IGN打10分的作品,也会有一大堆媒体跟风吹。
这一点,在海外可能相对好一些,但是在国内,特别是在17年的国内,IGN的评分还是相当“权威”的。自打IGN给出了《终末生存指南》的评分之后,华夏游戏圈就进入了一轮难以想象的“超级狂欢”不少诅咒星辰赶快死一死的人,在看到这个评分的时候,甚至都以为是老天爷听到了自己的回应。几乎就是瞬间。
在媒体们刚刚开始搬运新闻,一群“急不可耐”的“玩家”便在第一时间,准时准点,刷新在了相关新闻的下面。
一大堆的星辰游戏的负面评论开始出现。
“哈哈哈,笑死我了!天天吹出海,吹了半天就这?6分,脸都不要了!”
“我就说嘛,华夏游戏就该老老实实做手游页游,做什么单机?根本没那个基因!”
“感谢IGN,终于来了个说真话的媒体,把那群吹上天的星粉脸都打肿了,什么做永远的小星星,恶心!!呸”
“作为理中客,我得说一句,6分确实低了,但也能看出这游戏问题不少,国内媒体恰饭太严重,吹得太过火了。”
“6分的游戏还卖38?还好我没买。”
“当初玩的时候,就觉得不好玩,总算有媒体说真话了.”
一条条评论,开启了一场“盛大”的狂欢。
在不知道谁请的水军的引导下,很快加入“骂”战的,就不仅仅是水军了。
还有一大堆,莫名奇妙的“理中客”跟“路人”,这些人可能平时根本不怎么玩游戏,对什么IGN也只是一知半解
也没去了解具体的事情经过。
就开始哔哔起来
星辰游戏这一年来的快速崛起,固然吸引了很多的粉丝,可这种快速崛起,自然也会有人不爽,这是很正常的事情。
如果这个公司正常运转尚且罢了,可一旦出现相关的“负面”新闻,那就有趣了,无论是出于嫉妒,还是为了流量。
在华夏这个庞大的人口数量下,造出一种“人人喊打”的局面,远比想象中更为容易。
你出来解释?那人家根本就不听的,真要听你解释的人,本身也不会出现在你的对立面,而随着“无脑喷”越来越多,很快就会形成一场“舆论风暴”
如果是一般的公司,面对这样的“舆情”其实很难有什么反抗的能力。
但对于星辰来说。
楚晨之前积累的人气,以及星辰覆盖的玩家群体,再加上这件事本身的起因IGN在游戏圈的口碑也不好。特别是对于真正玩过《终末生存指南》的玩家来说,IGN的评分本来就已经很扯淡了,还有一群没玩过游戏的人在那里逼逼赖赖,那就更是血压上冲。
所以,很快大量的星辰粉丝便挺身而出。
星辰游戏在华夏的基本盘可是相当夸张,星辰tap常年日活大几百万,《终末战线》《FG0》也是日活百万级别的游戏。
所以,当他们开始反应过来之后。
互联网上的舆论开始反转。
然而,还是那句话,普通人要打水军是很困难的,水军是真拿钱,所以,哪怕互联网上喷IGN的人变多了但整个事情却并没有呈现一边倒的氛围,
反倒是随着“争论”,开始变得越来越夸张,媒体们自然也是看热闹不嫌事情大,有为星辰打抱不平的。
《IGN公信力再遭质疑?从6分看欧美媒体的傲慢与偏见》
《玩家口碑与媒体评分的巨大鸿沟,终末生存指南究竟冤不冤?》
也有落井下石“引战”的。
《折载沉沙!国产单机出海遭遇滑铁卢,IGN仅给出6分评价!》
毫不夸张的说。
因为IGN这个6分,整个华夏互联网是吵成了一锅粥。
魔都某大学的男生宿舍里。
周为伟愤怒地将手机摔在床上,床板发出一声闷响。
“操!这帮傻逼!”
作为一个忠实的星辰游戏玩家,从《终末战线》入坑,到后来的《FGO》,再到让他惊为天人的《终末生存指南》
他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