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此刻,他们要么只有DEM0,要么只有一个框架,不过在这条世界线,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他们都拿到了星辰的注资,这也是他们为什么今天会聚到这里的原因。
相比起腾迅的“口号式”支撑国产,星辰从今年1月开始,就开启了对国内的单机游戏厂商进行“百亿补贴”
星辰一共对二十四家国产单机游戏尝试,通过投资,入股,项目入股,等不同的形式,前后投入了数亿人民币。
这些投资在不少“内行”看来,是蠢得不行,放到腾迅,网意,乃至其他公司,很多项目他们根本看都懒得看一眼。
比如星辰还给仙剑7项目投1000万这件事还上了热搜。
虽然楚晨之所以投仙七,本意是想“宣传”一下。
但这事上热搜,却很微妙,除了玩家在欢呼之外,大部分国内的游戏厂商,都是用一种“傻子真有钱”的视线来看星辰的这笔投资。
除此之外,一些媒体在报道的时候,对于星辰的投资也表示不太看好。
这种“不看好”不仅仅是媒体们不看好,就连很多接受星辰投资的开发者,都觉得很“惊奇”比如游科的冯毅。
要说他们和星辰其实还算有一定的联系,去年他们的第一款游戏《战争艺术:赤潮》就是在星辰的帮助下拿到了版号。
并且,在去年年底也在星辰的Tap平台上过线。
只不过,上线之后并没有像他们想象中“爆火”,成绩只能说普普通通,谈不上差,也谈不上好。就是那种在市场里扑腾了一下,然后就归于平静的作品。
今年他们决定破釜沉舟,准备立项《黑神话》的时候,就开始找星辰投钱了,一开始他们其实没指望星辰能够投太多钱。
毕竟冯毅带着《黑神话》企划案也找了不少业内的人,绝大多数人看完项目都是直摇头,觉得在国内开发这样的游戏太难了。
所以,一开始冯毅的想法,是从星辰拿点钱先做个DEMO出来。
再去找融资。
然而,等他们到了星辰。
最终谈判的实际情况却远超他的想象,楚晨对这个项目莫名其妙的很看好,双方一拍即合,游科很快就成了星辰的联合工作室。
这个联合工作室,有点类似索尼,微软的第三方工作室。
星辰负责成本,冯毅仍旧拥有工作室的管理权,最后的营收星辰拿60%,独立工作室拿40%和“投资占股”不同。
这个联合工作室,不需要对外融资,星辰承诺会一直持续注入开发成本。
也就是说,成为联合工作室之后,不会出现,比如这一次投资了3000万拿了股份,下次钱用完了,还要继续融资,继续稀释股份。
冯毅完全不用担心资金,只需要负责开发管理。
这要是一年前,冯毅可能还会担心和纠结一阵,但是在《战争艺术》实质上失败,以及对楚晨的逐步了解之后。
冯毅心动了,连财务部门都不用管了,只用招人和开发游戏。
这对尝试过,且“失败”过一次的游戏人而言,可以说是一份完美合同。
甚至于签完协议之后,冯毅和其他工作室的人一起喝酒的时候,都还有些恍惚,不知道楚晨为什么这么看好这个项目,对于成本只说合理即可用,一年不超亿都可以商量。
听到这句话的时候,冯毅人都傻了。
最后只好感叹了一句。
“二次元真赚钱”
这句话的潜台词,多少有,星辰钱多了没地方花的感觉.
楚晨当然不是钱多得烧得慌,他之所以这么做,一方面是这几个项目确实值得投,不说黑神话的夸张回报率。
其他的几款游戏,也算是个苗子。
其次,广泛的投国内的单机游戏工作室,目的也很明确,就是为了给星辰游戏平台未来的独占内容做准备。
独占,永远是平台最有力的武器。
在Steam已经如此成熟的当下,后来者想要居上,手里没几把锋利的刀子是万万不行的。就拿《绝地求生》来说。
哪怕星辰在国内市场呼风唤雨,可放眼全球,除了华夏地区,其他地方的销量大头依旧被Steam牢牢攥在手里。
EPIC其实也尝试过独占,但是EPIC的基本盘和Steam的基本盘是一样的,这也就导致EPCI实际上没有号召力。
独占的也都是些“普普通通”的游戏。
有些独占甚至还是“挖墙脚”,也就是在Steam已经发售的游戏,又拉过来独占。
所以EPCI的独占策略不仅没有成功,还被玩家们追着骂。
但是,放弃独占之后的EPIC,又是低分成,又是送游戏,最终还是被Steam按在地上锤。见过“前人”失败,楚晨对于如何跟Steam掰手腕,是有自己想法的。
这也是为什么,今年星辰不仅在二次元游戏圈子里大肆撒钱,同样也在国产单机这个圈子里,进行了大规模的投资。
二次元游戏来钱快,是锋利的短刀,是星辰的基本盘,可以快速积累现金流。
国产单机来钱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