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奶奶,你当真要去?”
小谢揉着自己的眼睛,不可置信地看向了辛十四娘。
又看看一旁笑而不语的玄通,心中狐疑更甚。
要不是玄通顶着蹭亮的光头,她已经再度把“姑爷爷”喊出口了。
“姑姑深明大义!小谢,随我拜谢姑姑!”
婴宁却已经整肃行装,朝着辛十四娘俯身下拜。
“不必如此,此行,我只履行同这小和尚的约定,其他的,一概不论。”
“这我们懂!”
小谢和婴宁忙不迭点头。
能够让对方同意同行就不错了,不奢望其他!
辛十四娘现身益都,吓都能把那个永王吓住。
问就是元神真人的强横统治力和压迫感。
天底下除了昆仑和京师朝廷,没有任何人能够无视这等境界的高人。
“好了,既然你们二人在城中威望极高,就交给你们安排撤离事宜,我们将其护送至内陆,其他的就交给他们了。”
玄通安排道。
“是!大师宅心仁厚!若非大师,这些百姓恐怕要死于非命了。”
婴宁赶忙说道。
“别吹了,你们不也是因为这些人才耽搁了行程么。”
玄通摆手让她们下去做事。
要不是看在婴宁和小谢庇护百姓,创下善举的份上,才不会如此和颜悦色。
等到两位年轻的狐仙离开,整个城池开始动了起来,数万百姓尽皆动员,还有那些从洪都而来的精锐士兵。
听到能够回转洪都,他们都喜不自胜。
玄通盘坐山巅,放开他心通,口吐莲花,宣讲妙法。
一如曾经洪都府城之际,这也是最能够凝聚人心的法子。
释放出来的金色莲台放出金光照耀,挡住四方风雨,又有金身隐隐浮现,给惶恐的人群一颗定心丸。也亏的这风雨,天地大暗,已经没有了昼夜之分,等整备完毕,队伍即可启程。
聊斋世界的百姓本就体壮,再加上两场大灾之下,活下来的虽然有不少病痛缠身,却堪称坚韧。一天功夫,就走出了百里。
越是远离海岸,雨幕就越小。
最起码不是那种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已经勉强可以识物了。
“你!过来!”
玄通朝着身披斗笠,正在维持秩序的白盛招了招手。
这个胆大的男子,留给他的印象深刻。
“大师!”白盛闻言,朝着他跑过来。
“给你三张符篆,贴身备好,按照原路返回洪都。此行妖魔都被贫僧来的时候铲除,若是有新的妖物滋生,符篆足够杀敌,待回到洪都,将此封书信送到府衙,贫僧多谢了。”
玄通说完,唤出判官笔,虚空写了三道符篆。
这里面埋藏了他纯粹的真元,滔天阴煞足够摧毁一切。
不过,一行数万人的大部队,只要不碰上穷凶极恶的大妖,一般都能够安然无恙。
“大师不可!”
看着感谢自己的玄通,白盛郑重将符篆贴在胸口,重重的拍了拍胸脯,借着朦胧的光辉,行了一个军礼“大师放心,定然不辱使命!”
“好!去吧!”
玄通摆了摆手。
剩下的三只狐仙跟在他的身后。
“你不回去?”辛十四娘好奇问道。
“国师不知何时南下,京师之中未曾传来消息,却也得未雨绸缪,贫僧不在,石大王和燕大侠也可以抵抗一二。”
玄通解释了一句。
更重要的是,他觉得此行,恐怕不是那么容易。
青州永王扎根多少年,岂会轻易发动?青州万里疆土,恐怕已经是龙潭虎穴。
“辛仙子,你说这雨,究竟要下到什么时候呢?”
“去年大雪,今年大雨,这是天地要杀人啊。”
辛十四娘悠悠开口,一语惊醒梦中人。
玄通深吸一口气,目送着连绵不绝的队伍在雨幕之中不见,才转身面向北方,深吸一口气,看向婴宁和小谢道:
“阿弥陀佛,得罪了!”
“啊?”两女懵逼一瞬。
然后,就看到玄通脱下袈裟,迎风就涨,将她们包了进去。
玄通一把将她们扛在肩上,脚下腾云,步步生莲,宛如缩地成寸,飞快奔向北方。
饶是辛十四娘心境圆润如意,也看的失笑一声。
“将军!内城溃了!”
应天府,满眼都是浩浩荡荡的大水,战船甲板上,传令兵踩着牛皮的战靴依旧滑的东倒西歪,一片狼藉而伴随着一声凄厉的通禀,应天府将军朱国昌猛的看向远处。
但见远处宛如海中孤岛的一座四方城墙,已经不堪重负,轰然倒塌。
漫漫洪水倾巢涌入,哀鸿遍野。
“诶呀!”
朱国昌重重的锤了锤甲板。
“尸位素餐!尸位素餐!一群短视之辈!三十万百姓!那是三十万啊!”
就算是铁石心肠,面对这等天灾也要动容。
“将军不必忧心,咱们之前已经发出警告了,府君和各位留守衙门的大人不重视,那是他们的事情。”这时,朱国昌身边一个全身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