戛纳电影节颁奖礼结束后,混合采访区,此刻俨然成为了全球媒体聚焦的风暴中心。
来自数十个国家的摄像机密密麻麻地排列着,各色话筒争先恐后伸向叶柯和李洋。
不同国家语言混合一起,发出不同提问,空气中弥漫着紧张而兴奋的气息。
叶柯身着剪裁精良的黑色西装,内衬白色衬衫解开最上方的一颗纽扣,既保留了正式感,又增添了几分随性。
“和李洋导演的合作堪称完美,”
叶柯嘴角扬起灿烂的笑容,“他就像是一位充满魔力的造梦师,用镜头为我搭建了一个充满张力的表演空间。
在拍摄过程中,他对每一个镜头、每一个细节都有着近乎苛刻的要求,但正是这种追求极致的态度,才让我能够深入到角色的内心世界。”
此刻叶柯的眉眼间还带着刚刚获奖的喜悦,高挺的鼻梁和线条分明的下颌,让他那张帅气的脸庞在镜头前格外夺目。
面对如潮水般涌来的镜头,叶柯干脆而显得很是自然地揽住李洋的肩膀。
“是叶柯的表演赋予了角色灵魂。”
看了一眼身边的叶柯,李洋倒是显得极为沉稳说道:“应该说不只是《入殓师》,其实从我们上一部电影《盲井》的试镜那一刻起,我就知道他是所认识最棒的演员。”
听到这话,叶柯有些诧异看了一眼李洋,但并未说什么。
而面对那双惊讶的眼神,李洋也只是笑了笑继续说道:“在拍摄过程中,叶柯的每一个眼神、每一个动作,都精准地诠释了剧本的内涵,甚至常常能给我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是他成就了这部电影。所以对于能拿下戛纳电影节最佳导演,在这里,我想要感谢叶柯,我的好兄弟!”
李洋的话语虽然简洁,但每一个字都饱含着对叶柯的认可与赞赏。
尽管今晚他们并未斩获戛纳最高荣誉金棕榈,但对于叶柯和李洋来说,这个结果已经是最好的安排。在他们心中,能够在这个国际顶级电影节上获得最佳男主角和最佳导演的奖项,已经是最完美的落幕了。
而接下来的几天,一同前来的胡君等人因为工作安排,需要先行回国。
而叶柯与李洋却选择留在戛纳,因为还有一项重要的任务等待着他们,
那就是出售《入殓师》的版权。
回想起在之前柏林电影节时,由韩董亲自带队进行版权出售,一切都显得有条不紊。
而这一次,没有了韩董的保驾护航,他们必须亲自出马,与来自世界各地的片商进行谈判。不过,好在他们刚刚获得的奖项为《入殓师》增添了不少光彩。
在戛纳这个汇聚了全球顶尖电影资源的舞台上,一部获奖电影往往更容易吸引片商的目光,也更有利于版权的出售。
《入殓师》或许不是具有商业价值,但不可否认是一部极具艺术气息的好电影。
以独特的视角讲述了入殓师这个特殊职业的故事,细腻的情感表达和精湛的拍摄手法,让它在电影节展映期间就收获了无数好评。
所以接下来这几天,叶柯和李洋的行程被安排得满满当当。
他们穿梭于戛纳的各大酒店和会议室,与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片商进行会面。
这些片商中,作为与东瀛片商的谈判则相对顺利一些。
毕竟那边作为一个对生死文化有着深刻理解的地方,对《入殓师》所传达的情感和主题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所以东瀛的片商们对影片的质量赞不绝口,双方很快就签订了版权协议。
而最为难搞的则是,在与美利坚的片商的谈判中,对方对《入殓师》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但在版权价格上却迟迟不肯松口。
而叶柯和李洋坚持不松口,并列举了影片在电影节上的亮眼表现,以及在其他地区的预售情况,强调了影片的潜在市场价值。
经过数轮激烈的讨价还价,双方终于达成了一致,成功将《入殓师》在美利坚的版权售出。随着一个个版权协议的签订,叶柯和李洋心中的大石也逐渐落地,这一笔千万美元的版权费,再一次成功的让他们富裕起来。
接下叶柯与李洋并未着急立马回去,虽然国内中影和北电在催促,但哥俩很是默契的心照不宣留下来休息两天。
李洋则是准备与那些戛纳文艺女青年们友好交流…
而叶柯则是纯粹觉得累,毕竟这个时候回国,肯定不会比上一次要来的轻松。
所以干脆借着版权出售的事情,多休息两天再回国…
节庆宫附近。
“Le Petit Café”
玻璃门被推开时,风铃发出一串清脆的响声。
叶柯刚打算进去买杯咖啡,却在窗边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
想不到俞非鸿居然没有回国,正坐在那儿认真专注看剧本,阳光透过窗帘落在她脸上,让她侧脸的轮廓显得格外柔和。
想了下,叶柯还是走过去,拉开对面的椅子坐下,笑着开口:“非鸿姐,你还没回国啊。
要不要再来杯咖啡?你杯子都快空了。”
俞非鸿听到声音,抬头时眼里闪过一丝惊讶:“是啊,巧了。你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