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鸦町通往町政府的路上,此时汇聚了庞大的人流。
红色的天空将路面也照得宛如鲜血的河流,而居民们也都在议论纷纷。
“这天气……到底怎么回事?”
“我记得和三十多年前很……”
“不会和那时候一样出事吧?”
裕子紧跟在母亲身后,因为天气太寒冷,双手不由自主插在外套口袋里,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那张住民“走快点。”由纪子头也不回地催促,她的步伐比平时急促许多。
这时候,她发现町政府的办公人员,正陆续在周围的墙壁上张贴纸张,她凑过去看了看,正是之前公布的10条准则。
转过商店街的拐角,町政府办公楼突兀地矗立在眼前。
这栋本该朴素的灰色建筑前,竟然站着七八十个全副武装,穿着自卫队服装的人员!
裕子不禁瞪大了眼睛。
自卫队?自卫队怎么可能跑到这么个穷乡僻壤的地方来?
虽然按照日本的和平宪法,自卫队其实也算不上是军队,按理说也就和中国的武警部队差不多,但不少人都认为,自卫队本质其实就是军人。
“那是……M16?”裕子靠近他们的时候,注意到了他们持有的步枪。
去年修学旅行参观军事博物馆时,她见过这种美制步枪的模型。虽然裕子是女孩子,但她对军事非常感兴趣,所以当时的印象特别深。
由纪子猛地捏了下女儿的手腕作为警告,低声说:“不要乱看,乱说话,跟着我走,保持安静。”走近时,裕子看清了那些自卫队士兵的装备细节一一与日本警察截然不同的战术背心、夜视镜,甚至有人腰间挂着明显是美军制式的破片手雷。
长长的住民队伍,都要经过这些自卫队成员的盘问登记。
此时,队伍已经蔓延得一眼看不到头,即使一个家庭只出来一个人,这队伍也有大约两千人以上了。“姓名,住址。”
因为出来得比较早,很快就轮到了织田家母女。
挡在最前面的自卫队武装人员机械地问道,他的日语一听就知道不是日本东北地区的口音,似乎是关东地区来的。
由纪子平静地递过住民票:“织田由纪子,西三区2-15号。这是我的女儿织田裕子。”士兵用戴着战术手套的手接过纸张,扫描仪的红光在证件上停留了三秒。
“B区领取点。”他递回住民票,同时给了两张印有条形码的贴纸,“贴在左手腕内侧。”裕子注意到母亲接过贴纸时,手指微不可察地颤抖了一下。
穿过安检门时,某种高频声波让她瞬间耳膜刺痛。
进入灾害防治办公楼内部,里面被临时改造成迷宫般的通道,指示牌将人群分流到不同区域。墙上的电子屏滚动播放着注意事项,就是收音机播放的那几条规则。
“这边。”由纪子带着裕子转向右侧通道牌。
B区领取点前已经排了二十多人,大多是中老年人。
裕子注意到队伍中有两个格外显眼的身影一一高个子男人穿着不合时宜的黑色风衣,身边的女人则手上戴着一个系红绳的铃铛。
他们手持的不是住民票,而是中国护照。
“中国人?”裕子有些惊讶,这个小地方应该不会有外国人来旅游啊。
就在这时,风衣男子突然转头,目光如鹰隼般扫过人群。
裕子下意识低头,却瞥见他风衣内侧闪过一道金属光泽。
领取流程异常高效。工作人员扫描条形码后,由纪子领到两个密封铝盒和两条折叠整齐的银色毯子。“盒子里有药物服用说明,”工作人员的声音非常机械化,“毯子必须随身携带,睡觉时覆盖在胸口。针对准则不许提任何问题,政府不会负责解答。”
裕子打开铝盒,里面整齐排列着两个药瓶。打开后一看,里面摆着一堆蓝色药片。
她凑近闻了闻,闻到了一股甜腥味。
银色毯子摸起来不像任何已知材料,既非金属也非布料,触碰到皮肤时会发出微弱的静电噼啪声。“妈妈,你绝对知道些什么吧?”裕子绝不相信母亲一无所知。
“回去再说。”由纪子迅速将物资塞进她带来的手提袋,动作很是熟练。
队伍前方传来轻微的骚动,似乎是居民对政府不愿为他们答疑而表示强烈不满。
而这时候,附近驻守的全副美械武装的自卫队成员就会上前。
“走吧。”由纪子拉过女儿的手腕。
经过那对外国男女身边时,裕子不小心与带着铃铛的女人四目相对。
风衣男子侧过身,和女同伴说起了中文。
裕子虽然很喜欢中国文化,但中国话听不懂几句。不过,她注意到男子风衣下闪过的东西一一那是一串用红绳穿起的古铜钱。
走出办公楼时,武装人员正在换岗。
裕子看到了一辆大卡车,里面有大量物资运送下来。
开箱后,所有士兵开始集体换装。
首先,是他们的护目镜都换成了完全不透光的黑色镜片,就像在防备某种不可直视的东西。然后,他们开始穿戴一种金属颈部防护托具,将脖子给遮蔽得严严实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