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4章 要开战是吧?(2 / 3)

能。

在历史上王琼是熬跑了杨潭和孙交,才当上了户部尚书。

可是那俩也是有背景的,滚蛋没多久就卷土重来,又轮流当了户部尚书。

王琼最后退避去的就是兵部。

王琼在兵部任上也做得很好,算是没有辜负他的一身才学。

可惜,那时王琼与杨廷和一系已经势同水火了。

相比起杨廷和那边党羽如织,王琼手中只有王守仁一个凶猛的打仔。

两人的下场可想而知。

等到宁王叛乱结束之后,带路党的杨廷和一系趁着朱厚照溶解,一举成为了大明忠良,功劳最大的王琼和王守仁,全都没落得好下场。

王琼流放充军且不提了。

王守仁这个最大功臣,坚守了士为知己者死的信念,站出来坚决力挺王琼。

他在平叛奏书中慷慨陈词,归功王琼,而只字不提内阁。

内阁做的也很绝,遍论功绩,却只字不提王琼。

面对着只要妥协就能兑现自己大功,获封伯爵的局面,这位后世有着圣人之名的王守仁,做出了什么选择呢?

——新建伯?

——老子不要了!

王守仁在《辞封爵疏》中公然为王琼不平,“王尚书未蒙显褒,而臣独冒膺重赏,是掩人之善矣”。

杨廷和自然气炸了肺。

踏马的,历史是我写的啊!是我写的啊!

我这就回家黑你!

于是在《武宗实录》中,这场南昌平叛,就成了王守仁以首级论军功,大肆屠城。率领乌合之众趁夜色滥杀灭门,冒领军功。

还足足杀死了几万南昌百姓。

要知道《内地征讨应废除首功疏》在历史上就是王琼提出来的啊,而且就是针对彭泽在四川滥杀提出来的,作为王琼唯一的知己,王守仁怎么可能犯这种错误。

而且各种的史料记载,也和《武宗实录》大相径庭,反倒是记录了王阳明严明军纪的事情。

之后杨廷和更是下场乱咬,几乎把王阳明的“心学”打成邪教。

但这样的小丑举动又能改变什么呢?

一切都敌不过王阳明临终的一句,“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裴元作为暗戳戳的小人,当然对这战力爆表的二人组也很警惕。

只是裴元做不出杨廷和那样无耻的行径。

做不出杨廷和那样无耻的行径,又担心会被这二人组蹲草爆锤,那该怎么办呢?

嗯。

——把他们送去和杨廷和对线就行了。

贺环是这样,大小王也是这样。

裴元之所以看中了王琼手中那篇文字,就是因为刚才那一瞥,瞧见了王琼文中对彭泽的抨击。

裴元正好可以趁机安排一番。

于是裴元便对王琼说道,“裴某正好在追查山东的罗教一案,这次回京也是来向天子回报进展的。”

“天子与我甚善,时常便有闲言,裴某可以趁机替王公将这些东西递上去。”

“就算天子或者旁人问起来,也是裴某自作主张的事,不会有损王公清誉的。”

“这……”王琼顿时有些心动了。

刚才他被裴元引导,确实也思考了下转去兵部的可行性。

好像……

也还不错。

只是巴巴的把这些东西给天子送去,还是很有些羞耻感的。

毕竟他也是个要脸的文人。

若是事情成了也就罢了,若是事情没成,还传扬出去,岂不是被人耻笑成幸进之人?

但是这小裴元如此贴心的自己背了这个锅,一下子就把王琼的后顾之忧消弭了。

毕竟锦衣卫就是天子近臣,他欣赏自己的文章,还举荐给了天子,虽然很讨厌,但是和自己有什么关系?

能既要,又要,谁不要?

王琼又再次展开那篇文字端详了起来。

裴元在旁友善的提出意见,“既然王公也有此念,咱们就该有的放矢才对。”

“天子喜动不喜静,也不喜欢那些枯燥文章。我看,可以适当的删减户部的那些开支损耗,多提一提军事上的那些。毕竟我们谋求的是兵部的职缺,不是户部的职缺。”

“有些事例,也可以展开谈谈。撇除那些枯燥的东西,若是能让天子有所收获,也是尽了人臣的本分。”

“若是能隐含规劝,让天子明白百姓可悯,应当坚守仁心,不宜多造杀戮……,更能彰显王公之德。”

王琼见裴元一个锦衣卫,能有立场这么正的言论,也不由暗暗点头。

裴元见王琼已经默认了自己的办法,便对他道,“王公这几天可以再润色润色,等过几日有闲,裴某会再次登门求取这文章。”

王琼见烦恼了自己这么些天的事情,如今有了眉目,不由展颜道,“也好,就迟几日再为小友接风吧。”

说着,还主动起身,送了裴元出门。

等裴元辞别了王琼,出得门来,那挂在脸上的笑容,就慢慢的凝固消失。

陈心坚作为心腹,很有自觉性的问道,“千户,可有什么需要卑职效力吗?”

裴元思索了下,平静道,“等会儿我还要去见

最新小说: 四合院之十分快乐的年代 斗罗:绝世之正极斗罗 完美:在下石村石安,荒他哥! 双穿大唐开超市,小兕子超甜! 护林:救命!我被金雕幼崽赖上了 末日旅行家 人在诛仙,从掠夺词条开始崛起 斗罗:绝世之邪魔之主 海贼:不是幻兽,是幻神哒! 我从斗罗镜像诸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