熔池小说 > 都市言情 > 大明:从锦衣卫开始镇压朝堂 > 第431章 司礼监成清流了!

第431章 司礼监成清流了!(2 / 3)

右副都御史。

可若是何鉴奋力打压,阻止毕真的翻案,那么何鉴又会同时得罪文官中势力最强的两个山头。

老领导李东阳在的时候,何鉴不需要考虑那么多。

可现在老领导李东阳不在了,霸州叛乱也平定了,原本的政治生态又要恢复原有的轨迹了。

哪怕何鉴认栽,让边宪和萧翀还朝,经历了这么一出,杨廷和与杨一清又会如何看待他?

而且从当前的局势来看。

山东巡抚边宪和保定巡抚萧翀翻案的机会,是非常大的。

靠着之前大议功的铺垫,已经让朝野清醒的意识到,这次的霸州叛乱,不但人数众多,而且战力强于北虏,根本就没那么容易解决。

毕真明明白白的剖析,也让天下人都看明白了,指望着那点衙门的兵丁,面对十万霸州军,根本就是螳臂当车的事情。

李东阳为了向儿女亲家卖好,就下令严惩山东的官员,完全是昏聩的乱命。

而兵部尚书何鉴不但没有阻止李东阳的乱命,还将这种乱命扩大到了山东以外,扩大到了州县一级的官员。

也正是这些不可理喻的乱命,逼的很多手无寸铁的州县官员,在面对霸州贼军的时候,只能无奈殉城。

如果认真追究起来的话,这里面造成的损失,以及枉送的官员性命,可就是一笔要命的帐了。

何鉴手脚冰凉的看着手中的摹本,就连耳边兵部官员们对“清流”和“阉士”的取笑和奚落,都恍若未闻。

他清晰的意识到,他的政治危机到来了!

毕真这个充满正义感、充满正能量的檄文,要干掉的就是他!

而且他何鉴并不是一个人。

他背后还有李东阳,以及李东阳残留的派系。

一旦事情缠上何鉴,那么整个朝堂可能要倒掉一大块。

何鉴努力的想将手中的摹本折好,然而他冰凉的手颤抖着,几次都没能成功。

也就是在差不多的时间,内阁首辅杨廷和与吏部天官杨一清,也将手中的文书折上,平静的脸上看不出什么变化。

纷纷扰扰的一天过去。

何鉴趁夜赶紧去了一趟李东阳的府上。

李东阳自从中风之后,就不太搭理朝中的事情了。

听完何鉴的讲述分析后,他强撑着想要坐起来说什么,只是口中含糊了一会儿,就有些精力不济了。

何鉴大失所望的离去,对未来的事情越发恐惧起来。

李东阳已经称病致仕,而且他当时卷入的并不深,有足够自保的底气。

但是负责执行的何鉴可就不同了。

黑锅不但在他的身上,他还一时性情,把这个黑锅扩大化了。

又过了数日,随着毕真露布上书中的槽点被大家狠狠地解读了一遍。

大家的注意力终于放在了这件事相关的案件上。

本来,有不少人已经意识到了这个案件牵扯到的几位大佬,试图在淡化此事造成的影响。

但是没想到司礼监却像是吃了春药一样,异常积极的在推动重新审理此案。

这下又又把都察院恶心到了。

毕真这个镇守太监跳出来为两个右副都御史喊冤,就够让他们难堪了。

现在司礼监这一幅同气连枝的架势,让他们更加浑身不舒服了。

若是真让司礼监掌握了此事的主动权,并且翻案翻成了,那他们都察院岂不成了天下人口中的笑柄?

都察院就是硬着头皮,也得掌握此事的主动权啊!

而且毕真把事情说的很明白,边宪和萧翀到底冤不冤,大家心中也是有一杆秤的。

要不是忌惮老领导李东阳,还有山东的孔家,恐怕早就有御史撸袖子下场开干了。

现在好了,司礼监这帮家伙,就这么明晃晃的跑来同气连枝了。

至于他们到底想干什么,那些科道言官们根本都不惜得点破他们。

于是,大议功的事情还没彻底落幕,朱厚照和他的义子团正严阵以待,结果朝中大多数人的注意力,就这么被转移到了“萧翀、边宪案”上。

有战斗力很强的科道言官上阵,有终于觉醒原来自己是清流的司礼监同气连枝,整件事情很快就捅到了朱厚照面前。

朱厚照一时看不清这里面的利弊,决定先走走程序,好好观察卷进其中的各方势力。

于是广受瞩目的这桩大案,被下放到刑部、大理寺、都察院会审。

按理说,案子到了法三司,就该好好展开对此事的调查了。

但是名义上的检举人毕真还没到场,知道此事水深的官员们,便推脱着要等毕真这个关键人物。

只是让众人没想到的是,那毕真还没来得及进入京师,就在城外驿站一病不起了。

这个场景,让刚刚经历了一次的文武百官们有些熟悉,剧本感很强。

关注此事的朱厚照又让御医前去诊治。

那御医上次诊治谷大用时,曾经判定谷大用狗命不保。

谁想到过了几日,谷大用就有说有笑的回山东了。

这次御医来诊治毕真,使出了毕生所学,望闻问切,然后十分笃定的给出了结论

最新小说: 1984:从破产川菜馆开始 逃荒路上,我的玉佩能囤粮 吞噬星空之修炼进度条 听懂动物语言,豪门恶女成万人迷 美利坚肆意人生 末世大佬爱种田,陛下追妻难! 春朝花 娇雀难哄 我用赝品十二符咒,开启超凡时代 被假千金算计后,我赚得盆满钵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