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定号汉兴,立后之议
其实当刘辩说出不再受祥瑞后,殿内众人拟定的不少年号都成了废案。
服虔本来拟定了“天佑”、“天宝”以及“天盛”三个年号,这种将国家兴盛寄托于上天的护佑的年号自然是不符合太子心愿的。
荀爽拟定的与祥瑞直接相关的,诸如“仪凤”、“龙朔”、“麟德”便作废了,蔡邕的“嘉祐”、“嘉禾”也同样作废。
马日磾的“正始”、“永熙”、“建炎”立意也不错,郑玄拟定的“建隆”、“太康”、“永昌”年号倒是更符合刘辩心意,身为天下名儒却没有在年号上过于追求祥瑞和深刻内涵,而是通俗易懂,即便是寻常百姓家也能明白其中含义。
只是,刘辩有些不明白,这些人是故意的还是不小心的,许多年号他都颇为熟悉,这个宗那个祖的集齐了不少,这也就算了,马日磾的那三个年号差点让他没绷住。
老乌龟的正始之变,肉糜帝的八王之乱,以及打破了岳家军不可战胜神话的风波亭大捷始作俑者!
马日磾你是故意不小心的对吧?
但这些终归是尚未有过使用者的年号,刘辩虽然心中不爽但也没有表现出来,只是一副兴致缺缺的样子。
而卢植则是提出了“贞观”年号!
“《易经》有云:‘天地之道,贞观者也’,‘贞’者,中正也,观者,显示也,贞观即是显示中正之意!”卢植向太子俯身行了一礼,道,“朝廷积弊多年,多有不正之举,此年号也是有拨乱反正之意。”
刘辩瞥了卢植一眼,随意地虚扶了卢植一把。
卢植的想法应当与提出“正始”年号的马日磾相同,都是有拨乱反正之意。
而“乱”指的是谁呢?
卖官鬻爵还大修宫室的那个呗!
总之“乱”的根源还活着呢,而他这个太子受禅登基,便是暗含拨乱反正之意,倒也妥帖。
只不过权衡再三,刘辩还是拒绝了卢植和马日磾等人的建议。
他不觉得自己足以匹配得上“贞观”这个年号,也不希望成为所谓的“贞观皇帝”,他应该有他自己的路。
而且,刘辩也希望年号能够浅显易懂,就如同郑玄提出的“建隆”、“太康”、“永昌”一般,只是这几个年号吧,也不大吉利。
虽说天人感应论被废除,但许多事情,华夏自古至今即便是进入无神论的科学时代,也依旧逃脱不了“晦气”这一说。
“罢了,便以‘汉兴’为新年号便是。”
卢植等人面面相觑,其实其余几人都觉得卢植提出的“贞观”年号不错,但却不想太子却拒绝了。
不过年号嘛,其实也并非是关乎国本之事,正如太子殿下所言,浅显易懂也挺好的,何必过于咬文嚼字呢?
至于受禅登基之日,则是定在了明年的正月之旦,也就是正月初一!
省钱,将正旦的盛典与登基的庆典合二为一,同时正旦也是文武百官、诸侯王、外邦使节齐聚雒阳行“稽首”大礼,进贺表与献礼之时,也省得让诸侯王和其余外邦使节多跑一趟,更便捷了新纪年法的使用与推行。
整整一个白天,刘辩没有处理其他任何政务,全部耗在了受禅登基的这些规制的最终确定上了,眼见天色渐黑,刘辩揉了揉眉心,却瞥见众人依旧正襟危坐,似乎全然没有离去的意思,不禁蹙起眉。
“你们坐这儿作甚?孤今天不管饭。”
刘辩茫然地看向这群人,没有宴饮的时候,他基本上都是与刘清、蔡瑗二女一同用午膳和晚膳的,更何况今日是八月十五。
虽说如今还没有过中秋节的习俗,但他已经约好了刘宏、何皇后、刘嫚以及刘清、蔡瑗这一家人一起在北宫的崇德殿用膳的。
再者,他今天也没说今天举办宴饮,更没有让高望招呼中厨置办菜肴,这群人留这儿也没饭吃。
最多不过是让中厨加几个菜再多蒸些饭,去与太子府的府僚们一起吃工作餐。
卢植直愣愣地盯着刘辩,荀爽和蔡邕二人也是抱以审视的目光,似乎是在确认太子殿下究竟是在装傻还是真忘了。
作为刘辩最亲近的老师,卢植还是觉得自己有义务来点破这件事的,神情肃穆道:“殿下,受禅登基,岂可无后?”
刘辩虚着眼,脸上阴云密布,指着卢植骂道:“卢子干你这个老匹夫,你要不要听听你在说些什么,正旦受禅登基,如今已经八月十五,只剩下四个半月的时间,孤的两位孺子都没有怀孕的迹象,你让孤上哪生个小崽子出来?”
这个年纪,还没生出孩子也正常,况且他纳了刘清和蔡瑗也才短短数月,能有什么动静?
瞎操心!
卢植微微一怔,现在人多,算了。
若是只有他和太子单独共处一室,他非得骂得这个弟子满脸唾沫!
“殿下请自重!”
卢植断喝一声,若是刘辩没有说那么多,他也许还能相信他的这个弟子只是没意识到他们真正想问的是什么,但这几乎是明摆了插科打诨岔开话题的行为,真当他们这群人蠢是吧?
荀爽按捺不住了,他想当的是国丈里最为尊